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2023年全球一連串翻轉的省思

日本作為汽車出口王國的地位,在2023年遭中國大陸取代。 新華社
日本作為汽車出口王國的地位,在2023年遭中國大陸取代。 新華社

本文共1436字

經濟日報 社論

剛過去的2023年,全球受到關注的,從俄烏戰爭、以巴衝突、紅海航行風險,再到美國政黨互鬥、聯準會降息動向之外,其實還有一個不易為人察覺,但仔細看卻又相當普遍的現象正在發生,那就是翻轉。

南韓在去年底公布了一個數據,1到11月,出現對中國貿易自1992年雙方建交31年以來首次的貿易逆差。一般印象中,南韓是一個工業強國,2021年更被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評為發達國家,從來享有對中國的巨大貿易順差,2018年時順差高達558億美元,占到當年南韓對外貿易總順差的80%,但自此之後快速遞減,至2022年只剩12億美元,故2023年開始出現逆差也不令人意外,只是金額相當不小,前11個月已達180億美元,全年估計應在200億美元以上。

如何解讀?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中國快速崛起了。南韓作為一個工業大國,長期在汽車、造船、半導體等產業享譽全球,但近年來,首先是汽車產業競爭力不敵中國,其次是造船業也被中國挑戰,2023年全球新接訂單70%以上被中國搶走,造船產業被公認難度最高的三個領域,號稱三大明珠的航母、LNG和郵輪,也先後被中國克服。至於半導體,本來還可以享有一段時間的優勢,只是被迫加入美國針對中國的脫鉤策略,這一來,對中國出口當然銳減,反之,對中國的進口卻持續增加,終於,維持了31年的對華貿易順差在2023畫下了句點,出現翻轉。

從南韓看日本,從1991年經濟大泡沫破滅開始,日本經濟一路下行,所謂失落了十年、20年、30年等等,已眾所周知,只是一般恐難料到日本竟會失落到它原本遙遙領先的亞洲四小龍之後。如以購買力平價計算,日本的人均GDP從2022年開始就全面低於星、港、台、韓,也難怪以往蜂擁而出的日本觀光客愈來愈少,各國赴日旅遊的觀光客則如過江之鯽。這還是日本與四小龍之間的翻轉,如把日本與中國對比,那就更明顯了,日本曾經笑傲江湖的一眾明星產業,如今多已成了明日黃花,最後一個,日本作為汽車出口王國的地位,在2023年也被中國取代了。

其實,日本、南韓作為發達國家的風光不再,並非孤例,自上世紀以來,一直被視為是發達國家代表的G7(七大工業國),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之GDP,占全球GDP的比重,在2023年,第一次輸給了被視為是發展中國家的金磚組織,前者為30.7%,後者為31.5%,這當然也是一種翻轉。

可以看到,之所以發生以上的翻轉,直接間接都跟中國有關。看得更仔細一點,那就是跟過去幾十年來中國的持續、快速地崛起有關。

自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或快或慢,平均以8%至9%的年均成長速度崛起。單獨看,每年8%或9%,是一個「增量」的概念,但持續幾十年下來,增量的蓄積就成了一個「存量」的概念,後者,就是綜合國力的基礎,放在全球範圍中看,將近半個世紀,中國是全球幾乎唯一在存量上出現巨大變化的國家,因此,中國的變化不可能不對周邊、對地區,乃至對全球產生愈來愈大的影響或衝擊。換個角度看,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中國變了,全球也就跟著會變,這在2023年中發生的另一重大事件中就可以看得出來。

2023年2月,中國成功促成了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這兩個世仇國家的和解建交,不僅在國際外交史上締造新猷,也相當於在地緣政治上翻轉了中東板塊。中國在素無淵源的中東棋盤上落下的這一子,不但讓中國「打入」中東,也打通了一帶一路的任督二脈,更強化了中、俄、伊的戰略整合契機,從而牽動到中美的全球大博弈。

觀世事,或觀世勢,為什麼2023年的全球出現一連串的翻轉,找到源頭,就看得懂脈絡了。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財經內閣也須應對地緣政治挑戰
下一篇
對新金管會的期許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