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開放技術移民 提高國家競爭力

勞動力示意圖。 聯合報資料照片
勞動力示意圖。 聯合報資料照片

本文共1417字

經濟日報 社論

過去40年,中國大陸推行經濟改革開放,台灣製造業乘勢運用中國龐大勞動力,組裝製造資通訊產品,席捲全球市場。中國經濟量體擴大,對於周邊國家產生取代性競爭壓力,尤其對於以亞太總部經濟為號召的新加坡產生最直接影響。面對如此危機,新加坡不但沒有在這波紅潮中被吞噬,反而淬鍊再生,成為亞洲四小龍中唯一平均國民所得超過5萬美元的國家,而且在2019年世界經濟論壇(WEF)國家競爭力排名中,高居世界第一。

李光耀率領的新加坡執政團隊,面對中國崛起威脅,30年前即制定《以高素質人力資源維繫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戰略。具體作法有二:首先,以新加坡國立大學與南洋理工大學為核心,打造菁英教育體系,除高薪禮聘世界一流名師駐校,更大力挖掘印度及中國頂尖理工與人文學子,給予全額獎學金,並於畢業後提供工作簽證及永久居留權,將這些來自他國的優秀種苗,留為己用,終讓新加坡今日成為世界菁英人力最為密集的國家,吸引微軟、易利信、IBM等世界知名企業,在新加坡成立研發中心。

其次,新加坡大量開放技術移民,給予鄰近東南亞國家具專業技術人才(如水電技師、土木技師、餐飲達人、資深服務領班)工作簽證,並於一定工作時間後給予永久居留權。

新加坡這套戰略並非全新發明,美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之所以成為世界科技強國,除因二戰所奠定之紮實工業基礎外,與戰後50年大量引進外國理工人才,提供全額獎學金及優渥工作機會,有非常直接關係。

美國與新加坡壯大自己的策略,說穿了就是「引進外國優秀人力資源,提高國家與企業競爭力,把餅做大,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讓本土國民充分就業、提高所得。」

值得關注的是,對於外來移民最保守的日本,2023年推出「世界排名前百大高校畢業生,年齡40歲以下,經過面試,可取得在日五年工作簽證」政策,意圖吸引世界各國優秀年輕族群加入日本企業,提高國家競爭力。

反觀台灣,除1985-2000年大量留美資深人才返台加入科技界,協助台灣資通訊產業推上世界舞台,其他時間多是腦力及技術人才淨輸出國。台灣未來面對國際激烈競爭、美中等大國意圖把持品牌與供應鏈主導權,加上國內高齡少子趨勢,國際競爭力似有逐年下降之國安危機。

國與國之競爭,其實就是各自擁有菁英人才質與量的競賽,而菁英與技術移民或許是資源稀缺小國所必需。過去台灣外勞引進政策,偏重公共工程體力勞工及家庭照護人力,如此或可解決社會一時燃眉之急,卻無法從根本壯大國家競爭力。當世界各國吸納外國優秀菁英移民,我政府官員與民眾卻普遍認為,開放一個聰明外國移民來台,台灣就會有國民失去工作機會。這個迷失,困鎖台灣超過半個世紀,在過去全球經濟有序分工時代,或許台灣人才尚能自給自足,但面對地緣政治與經濟分工結構巨變,這種政策將造成國家競爭力快速衰退。

媒體報導,我政府已與印度簽訂備忘錄,規劃引進10萬印度移工,立刻引發各方熱議。勞團擔心如此將剝奪本地低階勞工的工作機會。

其實這個議題的關鍵不在從何引進,而是國家移民政策應進行全面反思。我們需要了解,唯有爭取全球優秀人才加入台灣,提高企業競爭力,把餅做大,方能提供台灣本土民眾更多就業機會。因此我們主張,引進印度移工(移民)方案,應該至少設定20%名額在於科技人才及技術性移民。

如若台灣仿效美國及新加坡,依據未來社會及產業發展所需腦力與技藝結構,自人力資源充沛國家選擇性引進成熟工匠與明日菁英,則台灣未來不僅企業國際競爭力可以維繫,勢必創造更多工作機會,提高平均國民所得,將是全社會之福。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財經內閣也須應對地緣政治挑戰
下一篇
正視財富分配惡化的警訊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