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兩岸經濟同樣面臨難解困境

兩岸關係示意圖。路透
兩岸關係示意圖。路透

本文共1421字

經濟日報 社論

蔡英文總統日前接受《紐約時報》專訪,被問到如何看待中國尋求統一台灣問題時表示,目前中國領導階層面臨來自內部的極大挑戰,現在也許不是中國考慮大規模犯台的時機。何謂「內部的極大挑戰」?蔡總統未明說,應是指目前大陸經濟情勢低迷,政府費盡心力卻無以提振。

大陸經濟近期確實百病齊發,但拿經濟數據相比,台灣未必好過大陸,所面臨的危機同樣棘手難決。台灣當下經濟近乎淒慘:經濟部發表的10月工業生產指數年減2.23%,連續17個月負成長;按照官方預估,要到明年1月才有機會轉正,連19黑前所未見。台灣經濟命根子的出口也很慘,財政部公布的10月出口數字,年減4.5%,連續第13黑,10月外銷接單更是連14黑。國發會公布的景氣燈號也再出現「藍燈」,已是第11藍。

至於經濟成長率,根據台經院於2023年11月公布的最新預測,今年只有1.43%,預估明年GDP成長率為3.15%。國發會所編製的景氣領先指標,連續七個月看壞,跌幅非但沒有收斂,還持續擴大。這些衰退的指標令人觸目心驚,尤其是製造和出口貿易持續衰退,更是引人深憂。

蔡政府還在自吹自擂,誇耀人均GDP超過日韓、股票指數創新高,且笑看中國大陸陷入停滯困境。政府自我感覺良好,企業主和上班族可苦了,初估今年各行各業年終獎金平均僅1.08個月,創十年新低;中下階級更是飽受通膨肆虐之苦,生活備感艱辛。

中國大陸今年第2季以來的經濟數據也很難看,第3季略有好轉,國內生產毛額交出4.9%的成長成績,預料可實現全年成長5%的目標,國際貨幣基金(IMF)甚至將中國今年經濟成長預測從先前的5%上修至5.4%。10月份進口雖然出現反彈,但製造業跟台灣一樣,持續萎縮,消費者物價再次下跌,通縮之虞尚未解除。

大陸政府為了緩解困局,今年兩度下調關鍵利率,最近又推出一系列刺激措施。消費略有上揚,消費品零售總額10月年增幅7.6%,但消費者對汽車、家具、電器等大件商品的需求仍下降。

全球經濟疲軟同時抑制對中國大陸和台灣的商品需求,但大陸出口連續七個月低於去年同期之後,10月降幅從7月的14.5%收斂為6.4%,情況稍有改善。受高關稅及產業鏈外移影響,對美國的出口降幅十分可觀,對亞洲其他國家的出口則已出現復甦跡象,來自亞洲市場的訂單一直在增加,部分原因是許多中國公司現在透過越南等地向美國出口,以規避關稅。大陸經濟的另一新難題是外國公司設法把獲利匯回母國,而不是在中國再投資,外資也因其他市場利率上升而撤離中國。第3季外國直接投資(FDI)自1998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值。不同於台灣仍然高度依賴外貿,大陸對外資、外貿的依存度持續下降。

國內消費不足、投資意願低落、出口衰退、地方財政惡化,房市不振、資金大量外移、青年失業嚴重,在在顯示大陸經濟面臨的問題是結構性的,也是深層性的,其肇因有國內外經濟因素的制約,但近來政府過度干預經濟,挫損民營經濟與外商信心最是關鍵。近幾個月「政左經不右」的路線已有調整,但傷害已深,須待時日復原。

台灣經濟問題則與政府作為不足相關,不但欠缺短期提振措施,也沒有因應經濟長期趨緩的政策。國內外熟知的台灣產業兩極化成長,以半導體為主的資通訊產業一枝獨秀,傳統產業普遍面臨困境,政府並無有效調整對策。又由於兩岸關係緊張,台灣國際經貿組織的參與備受干擾,蔡政府無能為力,出口因欠缺FTA而受害,政府對於遏止區域經濟整合頹勢有心無力。總統大選方酣,三組候選人除了猛噴政治口水之外,實應就經濟深重問題拿出解方來。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聯準會不降息 美元走強恐成定局
下一篇
碳費三子法須更周延細緻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