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海外股票基金 人氣旺

提要

7月規模大增315億元 總額4,557億元超越台股商品 稱冠主動型

本文共799字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7月全球市場大舉反彈,帶動基金規模水漲船高,根據投信投顧公會資料,7月主要主動型基金類型中,以海外股票基金單月金額與增幅最佳,大增315.24億元、7.4%至4,557.87億元,再度超越台股基金,成為主動型基金中規模最大的資產類別。

其次為台股基金單月增加92.1億元,推升規模回升至4,466.68億元,而海外多重資產也受惠於風險性偏好回溫,規模單月增加71.44億元來到2,069.38億元。

海內外基金類型單月規模變化
海內外基金類型單月規模變化

保德信投信指出,今年全球大走反彈行情,且主要聚焦產業,包括醫療、科技、品牌等,帶動基金規模持續成長。

PGIM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指出,醫療產業第2季財報表現亮眼,根據Factset統計,S&P500指數中的醫療產業第2季營收及獲利成長均超越市場平均,高達82%醫療企業營收超越預期,在十大產業中排名第一,且高達88%的醫療企業獲利超越市場預期,在十大產業中排名第三。

江宜虔表示,今年的多頭主要由科技AI題材發動,科技類股評價已遠高於過去十年平均水平,相比之下,醫療產業具成長潛力而評價仍在合理區間,S&P500醫療產業指數目前相對於大盤的本益比處於5%折價水準,折價幅度較大的包括齒科、醫療服務、生命科學工具,以及生物科技產業等,事實上,該指數長期對應大盤平均溢價11%,反映醫療類股投資價值浮現。

江宜虔認為,醫療產業除了創新也具有防禦特性,股價下跌風險較可控,建議投資人分批平均布局醫材、製藥、醫療服務、生物科技等不同次產業,打造醫療類股進可攻、退可守的優勢。

台新台灣中小基金經理人沈建宏表示,就中長線來看,第3季進入美歐電子產品備貨期,iPhone訂單季增可望高達50%至70%,帶動整體電子業營收季增20%,傳產業預估9月庫存也可調整完畢,法人預估整體上市櫃公司第3季起獲利將逐季好轉,2024年獲利可望回雙位數成長,建議利用台股短線大幅修正時分批布局,或定期定額長線持有台股基金。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曹為實:綠色金融推動綠色轉型 綠金比黃金值錢
下一篇
降息時間可能延至9月 美股短線盤整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