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美科技族群 拉回就買

本文共718字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科技股高漲後,價格來到相對不便宜的位置,投資人是否還可入手?投信法人認為,因AI仍位於發展階段,且具有長期題材,不建議空手科技股。持有者可將部分配置進行調節動作,並再定期定額買入;而空手者可等拉回整理時進場買入,或直接採取定期定額方式入手,降低單一時點風險。

瀚亞美國高科技基金經理人林元平表示,AI對於軟體及硬體產業的貢獻目前仍在剛開始的階段,受到獲利衰退的影響,本益比都不便宜,建議投資人可用2024年以後的獲利來評估本益比,並慎選實質受惠而非僅是題材概念的公司。

生成式人工智慧將對科技軟硬體帶來巨大商機。據美銀美林報告指出,近70%的數據中心投資主要支出在科技類的基礎設施(伺服器、網路、存儲等),2022年科技類基礎設施相關支出估計超過1,000億美元,但2023年因消化庫存所致,相關支出預估將呈現放緩或持平。不過,因主要雲端業者勢將加速硬體投資,若全球主要雲端服務商資本支出以以10%-15%的複合年增長率成長,預估到2027年科技基礎設施支出可能達2,500億美元,若是投資增速進一步增加到歷史平均的年增長率25%以上,2027年相關支出可能會高達3,000億至3,500億美元。

林元平指出,隨著人工智慧革命浪潮來襲,雲端業者的資本支出也相會有大幅度的成長,對雲端供應鏈也將會有許多正面影響。整體市場動能及AI結構性的成長趨勢,超大型科技股仍有正面的前景展望,建議投資人在股市整理階段時,可增持美國科技股。

富邦AI智能新趨勢多重資產型基金經理人高晧欣表示,富邦AI智能新趨勢多重資產型基金具備多重區域、多重主題、多重資產特色。蒐羅全球新創經濟、投資全球AI新經濟,更瞄準未來主流新創AI產業,搭上新能源車、AI醫療等順風車。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台達化法說會/大陸產能外溢衝擊營運 GPS、EPS 轉機微現
下一篇
美日歐股 經理人按讚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