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台股起飛 財管配置變了

本文共422字

經濟日報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

外幣存款2021至2022年潮起、2023年又潮退,市場有一派人認為,台美元存款餘額結構的改變,影響了國人財富管理的投資行為,尤其是2023年下半年台股起飛,民眾從外幣存款搬離,換成滿手新台幣時,省去存股問題的ETF自然是最佳選擇。

據金管會統計,外幣存款2021年、2022年全年各大增了逾1.3兆元、及近1.8兆元,分列史上次高和最高,合計這兩年暴增了逾3兆元,這兩年台幣匯率年均價約28至29元兌1美元的偏強態勢,加上預期升息,帶動全民瘋外幣存款,美元計價的商品也大熱賣。

但2022年下半年情勢已開始翻轉,台幣一路貶值、貶破31元大關後,存戶開始將之前低檔買進的美元做獲利了結,換回台幣,2023年下半年台股走強、殖利率又名列全球前茅,入手容易還可省去挑股麻煩的ETF,成了去化滿手台幣的最佳管道。

那麼,為何國人聽到「月配」就瘋了?市場認為,這應與台灣長期低薪、低利率的結構性環境有關,也說明了為何市場「高息定存商品」,長期不墜的關鍵原因。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臺銀主辦嘉聯益34億元聯貸案 超額認購1.5倍
下一篇
台股打入「窄基指數」 金管會:7月底美外資禁交易台指期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