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比特幣取代黃金?央行搖頭 無法成為可靠支付工具

提要

強調從貨幣功能、避險面向都不能相提並論 無法成為可靠支付工具

比特幣。路透
比特幣。路透

本文共732字

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

近期比特幣重回4萬美元大關,不少比特幣支持者,把比特幣形容為「數位黃金」。不過中央銀行在最新的報告指出,雖然比特幣等加密資產背後的技術而言,或有可能在金融體系占一席之地,但是從貨幣功能、貨幣演進及避險資產等面向分析,比特幣在貨幣金融體系無法與黃金相提並論。

央行在最新報告「比特幣vs.黃金:在全球貨幣金融體系扮演的角色」裡指出,比特幣問世被認為可帶來支付革命,但其實區塊鏈系統的結構性缺陷,使其無法成為可靠的支付工具。

比特幣區塊鏈面臨「三難困境」的結構性缺陷問題,為維持區塊鏈系統的去中心化及安全性,須犧牲可擴充性,導致交易過多就會壅塞,交易費用隨之高漲的情況,使其無法成為可靠的支付工具。此外,比特幣等加密資產的區塊鏈系統與傳統支付系統形成明顯的對比。傳統支付系統當一特定平台吸引更多用戶,便產生「贏者全拿」的網絡效應,致傳統平台得以降低成本且強化信任。

第三,當前的政府貨幣儘管也無貴金屬的內含價值,而是基於對發行者的信賴、政府的保證,信任堪稱其內含價值;但值得信賴的貨幣制度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出現,當前貨幣制度歷經數百年的演變而來。比特幣以技術建立的信任仍有許多缺陷,無法取代雙層金融體系下,藉由央行與商業銀行等制度性安排所建立的紮實信任基礎。

央行指出,比特幣因有供給量限制,具稀少性,倡議者稱比特幣為「數位黃金」,並認為其是抗通膨的避險資產;但從貨幣功能、貨幣演進及避險資產應有的特徵進行分析,比特幣在貨幣金融體系,無法與黃金相提並論。

黃金在貨幣史上長期扮演要角;即使當前貨幣制度下,也是央行重要的準備資產。相較之下,比特幣不是貨幣,無法滿足貨幣的三大功能也無內含價值,欠缺最後貸款者支持。比特幣無法取代當前的貨幣體系。


延伸閱讀

比特幣發行相關ETF 美可望過關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一銀推品牌形象歌曲
下一篇
金控股息全出爐! 這檔現金殖利率最高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