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聯卡中心與Visa支付科技安全高峰會 跨域公私協作科技防詐

本文共743字

經濟日報 記者仝澤蓉/即時報導

數位支付興起,擴大吸引金融犯罪者運用網路支付詐欺、身分竊盜、深偽技術等詐騙手法竊取資訊和信用,也提高每筆交易的詐欺風險。報告顯示,每10位消費者,就有8位個資被盜而遭受危害,大幅影響消費者支付信心;財團法人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13日與Visa台灣共同舉辦《2023支付科技安全高峰會》。

聯卡中心董事長桂先農指出,近年來,網路購物盛行,以網路盜刷類型為大宗,國內發卡機構向聯卡中心通報的信用卡詐欺類型,其中非面對面交易詐欺風險比例,從2020年起,連續四年超過95%,發生場景則主要集中在跨境電子商務特店。

對抗網路盜刷詐騙,聯卡中心亦已推動相關措施因應,包含提供3DS認證服務,並已規劃FIDO生物識別與區塊鏈技術結合,滿足民眾及發卡機構對於多元身分驗證機制的需求,另將建立發卡風控系統(TRACE System)的風險評分機制,提供每筆授權交易近即時的風險預測值,來評估交易風險,協助發卡機構提升風險控管成效。

Visa 採取預防(Prevention)、偵測(Detection)及應對(Response)三大風險管理思維,融合 AI 和機器學習等科技,實踐在 Visa 超過百個產品及解決方案上。Visa 持續研發科技防詐應用來預防資安威脅,為首個引入AI 科技防範詐欺的支付網絡,10年來更投入逾30億美元在 AI 和數據架構上,以打造更安全智慧的金流環境。

其中Visa 代碼化支付技術扮演降低資料竊盜風險的關鍵角色,Visa代碼化技術將16位數卡號轉化成外部難以解讀的代碼,降低數據價值和交易風險,並透過全球網絡串聯商戶、收單行、發卡行、消費者,讓代碼可以在支付生態圈中被安全使用。Visa 代碼化全球發行組數也於今年達成50億組,超過Visa 實體卡流通數量,減少近三成支付詐騙。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局長莊琇媛(左5)、國家發展委員會法制協調處處長楊淑玲(...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局長莊琇媛(左5)、國家發展委員會法制協調處處長楊淑玲(右5)、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董事長桂先農(右4)、Visa台灣總經理趙麗芳(左4)、左起依序銀行公會信用卡業務委員會主委林榮華、澳洲蒙納許大學法學院教授臧正運、Visa亞太區風險長Mr.Joe Cunningham,右起依序Visa台灣副總經理梁欣玫、數位時代黃亮崢創新長兼技術主編、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總經理林棟樑。圖/聯合信用卡中心提供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開發金控深耕地方創生 榮獲遠見ESG企業永續雙楷模獎
下一篇
準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請益 與11公會面對面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