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Q1外幣存款 退燒

提要

少了1,689億元 12年同期最大減額 銀行減少吸收、企業需求弱化等是主因

金管會。本報系資料庫
金管會。本報系資料庫

本文共883字

經濟日報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

據金管會最新統計,2023年3月底國銀外幣存款餘額13兆6,274億元,首季大減1,689億元,是12年來同期最大減額,外幣存款成長動能出現降溫,3月底外幣存款餘額年增率10.62%也是連三個月下滑。

為何外幣存款退燒了?銀行圈認為有三大主因,一、美國快速升息後,美元定存大幅增加,但放款利率居高檔,壓抑企業外幣借款需求。

這讓各銀行外幣存款增速遠超過放款,外幣存放比一路下探、壓縮了存放利差,促使各銀行開始減少吸收外幣存款,改善存款結構、降低資金成本。

法人說,首季各銀行外幣存放比僅約三至四成,各銀行為提振收益,多將美元存款轉做換匯交易(SWAP)以彌補外幣放款動能趨緩的影響,預期淨利息收益動能下降、但投資收益則會大增。

二、企業出口衰退,外幣周轉金需求弱化,出口廠商自國外收回的貨款規模也縮減、抑制外匯存款增幅。

三、企業或民眾將美元定存,轉投資海外高息債券等其他理財商品,也讓整體外幣存款水位下滑。

另一家民營銀行主管說,去年到今年首季的升息朝,讓債券價格相對便宜,買海外債可鎖住收益,之後若降息、債券價格反轉走升,還會有資本利得,換言之,現在正是債券「甜蜜價」,先買先鎖利,也讓資金從存款轉向債券。

據資料顯示,過去15年來,國銀外幣存款第1季僅四次出現衰退,2023年是第五次、首季減少1,689億元,前一次同期最大減額是2011年,當年首季是減少2,006億元。

銀行主管說,相較去年美元強勢推升外幣存款,今年第1季美元反居下風,首季美元兌台幣貶值了0.827%,外幣存款隨之縮水,但首季外幣存款季減1.22%遠高於同期貶幅0.827%,顯示剔除匯率變動因素,外幣存款已呈現衰退。

據金管會3月底統計,前十大外幣存行中,衰退前三大者,以玉山銀首季外幣存款大減921億元、降到9,927.5億元最大,永豐銀首季減少362.5億元降到6,859億元次之,兆豐銀首季減少339.4億元到1兆1,971億元。

季增前三大則是台新銀首季外幣存款增加479.4億元到6,642億元最多,其次是華南銀首季增加286億元到7,370億元,第一銀首季也增加122.3億元到9,915億元。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國人刷卡熱 單季飛越兆元
下一篇
台新金利多加持 股價噴發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