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銀行股資產評價回升百億

提要

十檔Q1獲利穩健成長 推升股債相關權益 整體淨值大增286億元

新台幣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新台幣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本文共621字

經濟日報 記者夏淑賢/台北報導

十檔上市銀行股2023年第1季季報出爐,在資本市場回穩下,各銀行去年因股債未實現評價損失嚴重,導致其他權益項目虧損的狀況,均大幅改善,合計股債相關資產評價大幅回升逾百億元,再加上首季獲利多穩健成長,也使得整體淨值較去年底大增約286億元。

由於資產評價損益會直接影響盈餘分派的空間,使得今年多數銀行股的股利縮水,但評價回升的利益未來也可迴轉至可分配盈餘,使得銀行業者對於明年的股利配發比今年好,把今年少分配的股利明年「補」給股東,抱持審慎樂觀。

銀行業去年雖然因為升息挹注利差收益,不少業者年度獲利高成長,但是股債等金融資產在美國暴力升息釀股債雙殺、資本市場激烈震盪下,仍然承受了高額的未實現評價損失,導致財報其他權益項目均為負數,盈餘分派必須先就此提列特別盈餘公積,因而吃掉配發股利的空間,結果十家銀行股最終只有彰銀、王道銀兩家配發股利優於上一年度水準,其次上海商銀股利持平,其餘即使有獲利高成長,比方台企銀獲利倍增,股利卻是縮水。

不過,這些帳上未實現評價損失,在今年第1季資本市場逐漸回穩之下,評價也都大幅回升,使得各銀行第1季財報其他權益項下的負值大減,台中銀與聯邦銀並從負值翻正,合計相關資產評價大幅回升104億元,再加上多數銀行第1季獲利也較去年同期有優異成長,因此各銀行的第1季淨值絕大多數也都有相當的增長,合計整體銀行股淨值上升了285.9億元。

如以個別銀行來看,大型銀行上海商銀、彰銀、台企銀的其他權益損失減少、資產評價回升最多。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新光金控攜手微軟 Azure OpenAI 研發智慧金融應用
下一篇
券商款項借貸業務大鬆綁 將成台股穩盤力量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