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013字
前Google台灣董事經理簡立峰表示,台灣很幸運有半導體基礎,但AI時代的「石油」是數據,需思考將晶片優勢結合數據,應用在百工百業,此外他提到,生成式AI讓中國難以過濾「維尼熊」相關問題,可說是打到中國的「阿基里斯腱」。
國科會今天舉辦2024年GenAI(生成式人工智慧)產業高峰論壇,做為「晶創台灣」方案首波活動;簡立峰在會中發表演說時表示,AI正在進行一場資訊工業革命,機會很大、風險挑戰亦然。
簡立峰指出,台灣在先進半導體優勢下,是世界上首波受惠於AI的少數國家之一,以近日國內ETF市場火熱為例,反映出股票族相信台灣是在AI領域表現很強的國家。
同時,他表示,有統計指生成式AI將衝擊全世界3億個工作機會,但台灣目前沒有列在受影響最大國家之列,主因正是台灣是以製造業為基礎,而非知識型國家。
不過,簡立峰也說,「台積電市值(幾乎)等同於台灣一年的GDP」,高度集中單一產業、單一公司是相當危險的,全世界市值前10大企業以數據公司占多數,因此AI時代真正的「石油」是數據,如何把晶片優勢銜接數據,兩者結合應用在百工百業,是台灣須思考的方向。
根據彭博數據,台灣受惠於AI的程度排名高於中國、日本,簡立峰表示,不是中國AI不強,而是生成式AI打到中國的「阿基里斯腱」,在網路時代要屏蔽一個網頁很容易,但生成式AI是一問一答,很難生成內容後再過濾「維尼熊」相關問題;他也認為,當前地緣政治情勢下,紅色供應鏈受限,是台灣發展AI的優勢之一。
不過簡立峰認為,台灣除在創新、應用面的表現相對他國弱;他說,台灣缺乏國際級AI平台,被動接受外國服務的隱憂。
他表示,國內民眾使用生成式對話引擎,所講的一字一句都要送到雲端,由一家國外特定公司回答答案,而公司訓練模型的資料,7成是英文,繁體中文占比少之又少,由於中文語言模型主導性弱,可能引發「大腦外包」情況。
同時,簡立峰指出,國內的挑戰也包含企業缺乏數據與模型訓練經驗,面臨更大的數位轉型壓力。
除談及台灣發展AI的優勢與挑戰,簡立峰表示,台灣的重要契機就是軟體,事實上現在台灣資本市場已開始重視軟體新創,聯發科、鴻海、宏碁、華碩等大企業投入軟硬整合領域。
簡立峰形容,當年Nokia之於芬蘭,就像現在台積電之於台灣;先前Nokia手機「賣不動」後,遊戲產業成為接班梯隊,使芬蘭在人口少的情況下,持續實現經濟上的自給自足,由此應證,軟體可能將是台灣在少子化時代裡「最好的機會」。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