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水泥公會籲進口水泥徵收碳費 避免市場不公平競爭

本文共1172字

經濟日報 記者謝柏宏/即時報導

台灣區水泥工業同業公會今(22)日發表聲明,台灣綠色轉型需要接軌國際趨勢及配套措施,水泥業減碳是刻不容緩的事,也是責無旁貸的責任,但同時也希望政府對於進口相關產品也應同步徵收碳費,否則將會加劇國內業者與國外產品不公平競爭,危及自主供應並造成碳洩漏的後果。

工商團體日前邀請環境部長薛富盛發表演說,在與企業界交流時,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台泥董事長張安平、亞泥總經理李坤炎、及台灣鋼聯董事長林明儒分別為水泥、鋼鐵等產業請命,強調政府若只對國內產業課徵碳費,進口商品都不需課徵,不但會有碳洩漏,也傷害國內產業競爭力。

水泥公會今日也表示,水泥業減碳是刻不容緩的事,也是責無旁貸的責任,但同時也希望政府對於政策擬定需要考慮的更全面,更符合國際趨勢,若對於進口相關產品沒有同步徵收碳費,將會加劇國內業者與國外產品不公平競爭,危及自主供應並造成碳洩漏的後果。

依氣候變遷因應法第 31 條規定,為避免碳洩漏,事業進口產品可徵收碳費。基於前述徵收碳費應參考國際間做法及考慮公平性原則。水泥公會建請環境部,應立即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第 31 條規定,公告進口水泥、熟料為應繳納碳費之產品,並完備相關收費辦法,讓徵收碳費與我國碳邊境調整機制同時實施,絕對不能造成國內業者先徵而進口業者後徵等不公平情事。

水泥公會強調,對於所開徵進口產品,若無法提出第三方查驗之碳排放證明,也應依國際通用認定之熟料或水泥碳排強度,再依照國內收費機制進行徵收。

水泥公會說明,若未對進口水泥及其熟料徵收碳費,將使國家淨零目標產生破口,使得大量碳足跡較高之國外水泥進口,造成碳洩漏,讓台灣大量土木工程及民生建設降低碳排的目的窒礙難行,不利整體溫室氣體減量。碳洩漏也是歐盟實施CBAM要去避免的現象。當一個國家實施限制碳排的法規時,產品或產業就移轉到法規較低或是執行較為寬鬆的國家,意味碳排的減少只是移轉到其他國家,影響全球減碳及國家整體競爭力。

以水泥產業為例,本土水泥業者依法繳交貨物稅,礦石稅,並呼應國家長期淨零目標進行低碳投資,2030年前將投入超過新台幣194億元減碳預算,增加的成本讓本土水泥與進口水泥存在著價差,使得市場受到侵蝕及低價傾銷等不公平影響。如果只對本土業者徵收碳費,國內產品與進口產品的價差將進一步擴大,加劇對國內產業不公平之競爭危及國內水泥自主供應韌性。

水泥公會表示,國內水泥業是台灣循環經濟發展推動不可或缺的要角,2022年已協助去化各項廢棄物及資源化產品約220萬噸,處理量佔全台事業廢棄物總量之10%,未來預計處理量將提升至550萬噸,有效減輕國內的環境負擔。如由國外水泥及熟料大量進口,將實質衝擊我國循環經濟的發展,增加國內環境的負荷。

水泥公會建請相關部會積極與產業及公會討論,在公平正義的程序下,維護國家核心基礎產業,創造環保永續的未來,並加速台灣達到淨零目標。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長榮飛羽田航班系統異常 延誤5小時40分鐘 1返台班機受影響
下一篇
產創條例修正案出爐 智慧機械投資租稅優惠加碼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