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電力工程研討會攜手產官學研 共商電力供需管理與監管 助台灣淨零轉型

本文共1398字

經濟日報 記者李泠秭/台北即時報導

由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中華民國電力電子協會、國科會電力學門,臺北科技大學電機系於今(1)日一連兩天共同舉辦「第44屆電力工程研討會、第20屆電力電子研討會、2023國科會電力學門成果發表會」,以「電力供需挑戰與創新」為主軸,邀請產官學研共商促成電力永續的議題。

邀請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經濟部次長暨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亞力電機(1514)總裁楊振通、台達電(2308)技術長蔡文蔭、香港城市大學協理副校長謝智剛、臺北科技大學副校長楊士萱、中山大學電機系教授盧展南等重量級產官學研與會。

目前正在杜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首次檢核《巴黎協定》8年來200國的氣候行動成果。面對極端氣候,各國尋求電力穩定與減碳需求的解方刻不容緩,為強化電力系統穩定性,國際間包括美、日、歐等先進國家積極導入創新科技,使電力產業已成為新興的高科技產業。

兩天的研討會中專家們分享推動電力永續的議題,例如: 在訂定能源策略時,可透過「整合資源規劃」(Integrated Resource Planning;IRP),提出可靠、靈活且成本合理的做法,來擬定整體電力供需發展;以及當有用電大量需求時, 應積極導入「電力承載順序」(loading order)的觀念,從提升能源效率、需量反應、分散式能源來進行電力的調度、尋找解方。此外,如何透過「強化獨立電業監管機制」,落實臺灣電力能源永續發展也是重要關鍵,在產學論壇中,分享政府今年3月成立之「電力可靠與韌性推動管理辦公室」後,以第三方監管角度建立法規修訂以及監管做法,協助電力供需穩定促進產業蓬勃發展。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致詞指出,此次研討會有三大重要策略方向,非常契合全球潮流趨勢。第一是供需整合資源規劃。現今極端氣候已經常態化,氣候變遷帶來的威脅更明確,這是跨世代、跨國界的最大挑戰,人類的未來將決定在現在。正在舉行的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 28),討論主題就是淘汰化石燃料,邁向多元綠電。政府及台電這幾年在電力交易市場及韌性做了很多努力,確保產業供電穩定,可以說沒有台電就沒有護國神山半導體產業。臺灣未來的挑戰在於2050淨零轉型,因此,能源必須朝向多元與智慧化方向邁進,需要投入更多資源、人力、技術。第二個議題是獨立的電力監管機制,在電力法修正後,台電做了很多努力,這點要給予肯定。若有更好的第三方監管機制,建立明確遊戲規則供業者遵循,將更有效率。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還表示,電力是高科技產業,臺灣有半導體、綠電、電動車及許多電子雲端技術,若能把這些產業技術加乘在一起,是未來最需要的,也是臺灣的優勢。臺灣應該要把能源轉型作為契機,加快轉型速度,才能對世界有更多的貢獻。

經濟部次長暨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以「推動電力產業成為高科技產業」為題進行演講,他表示,隨著新能源及新科技導入,電力產業已非傳統電業公司專屬,企業乃至於家戶都能是電力產銷者。其中,能源樞紐(Energy Hub)為未來能源產業圖像。Energy Hub 匯集電力與其他形式的能源載體,使電力與其他能源載體適時轉換。同時結合高科技調控技術整合發電、輸配電與用戶端行為,達成最佳的能源轉換與分配。

工研院院長暨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劉文雄表示,面對減碳趨勢,電力業必須打破以往仰賴電業機構為主的供電方式,需以整合資源思維,同時規劃供給與需求端之需求,善用分散能源及虛擬電廠。

「第44屆電力工程研討會、第20屆電力電子研討會、2023國科會電力學門成果發表...
「第44屆電力工程研討會、第20屆電力電子研討會、2023國科會電力學門成果發表會」邀請產官學研共商促成電力永續的議題,前排左起為中山大學電機系教授盧展南、臺北科技大學副校長楊士萱、電力電子協會理事長梁從主、經濟部次長暨台電董事長曾文生、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工研院院長暨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劉文雄、國科會電力學門召集人劉承宗、香港城市大學協理副校長謝智剛、亞力電機總裁楊振通;後排左起為;臺北科技大學電機系教授周至如、臺北科技大學電機系講座教授賴炎生、臺灣科技大學電機系教授葉勝年、台達電子技術長蔡文蔭、大園汽電共生公司總經理張世陽、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林法正、雲林科技大學電機系教授華志強。工研院/提供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智冠6月董事改選 網銀提名4席自然人董事
下一篇
新政府力挺、面板雙虎鎖定車用顯示商機 Micro LED 鏈前景亮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