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鴻海為何跨足電動車、衛星?高燦鳴:反映兩大轉變

鴻海已摩拳擦掌,準備打造產品迎向下一波工業熱潮帶來的商機。 圖/歐新社
鴻海已摩拳擦掌,準備打造產品迎向下一波工業熱潮帶來的商機。 圖/歐新社

本文共1303字

經濟日報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

鴻海集團靠供應三分之二的iPhone智慧手機即可賺進可觀進帳,為何近來動作頻仍,不僅跨足電動車(EV)、矢言打造人工智慧工廠(AI factory),甚至還攻進低軌衛星市場,這家全球最大消費電子製造商究竟在打什麼算盤?

謎底就藏在鴻海第3季財報裡。上季鴻海營收年減12%,2023年可能寫下歷年來最大全年降幅紀錄,是這個蘋果代工大廠22年來遭遇的最大一波成長減緩。

彭博資訊專欄作家高燦鳴(Tim Culpan)指出,這份財報凸顯出,鴻海逾半數事業靠蘋果訂單支撐,並不明智;隨著高價智慧手機市場需求走下坡,鴻海也必須另闢蹊徑,包括把產品線延伸到以往純屬工業巨人的地盤:汽車與衛星。

轉型一:跨出消費電子領域

鴻海在電子領域已赫赫有名,事業版圖涵蓋電腦、伺服器、遊戲機和手機。上月更展示新款電動車,憑己力已至少開發出五款電動車,另與Stellantis等全球汽車巨人合作製造未來車款。

鴻海甚至請來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助陣,展示雙方合作開發的「AI工廠」,即用來彙整、處理資料以供AI用途的伺服器,瞄準的客戶不是買iPhone或PlayStation遊戲機的消費者,而是準備投注巨資開發AI應用的工業界企業主管。由此可見,鴻海現在著手進行的計畫,絕不只是在全球電動車市挑戰特斯拉和豐田而已。

上周末,鴻海首批自製低軌衛星「珍珠號」搭乘SpaceX獵鷹9號順利發射成功,更把鴻海新未來推向另一階段。鴻海這兩顆衛星無利可圖,而是用來展示自己有精密技術能力,能夠打造「在星際間飛行的電腦」,那種裝置必須堅固、可靠,且能克服太空旅行的種種挑戰。

轉型二:擁抱企業客戶

此舉也凸顯出鴻海內部正經歷另一場較微妙的轉變。過去20年來,熱門消費電子裝置多半是在中國大陸工廠製造,從Sony的PS系列遊戲機、蘋果和小米的手機,乃至於戴爾、惠普的筆電,莫不如此。但未來,鴻海更多的產品將售予企業,而非消費者。這種轉變已經發生:鴻海已是歐洲4G與5G通訊設備公司的主要供應商。

絕大多數消費者都不會買衛星,但工廠、卡車、船隻、飛機和物流供應商會買,他們愈來愈倚重衛星,以確保資訊流順暢。兩顆「珍珠」低軌衛星,向外界展示,鴻海在寬頻通訊與次世代網路的技術能力。

繼個人電腦(PC)、行動電話、筆電和智慧手機之後,下一波科技浪潮會是什麼?這正是全球科技公司正設法解開的謎題。

汽車製造商、衛星公司、工廠業者和基礎設施供應商,無不快馬加鞭試著調適。特斯拉(Tesla)幾乎獨占了電動車市場將近十年,但現在每一家大型車廠也堅稱擁有一席之地。這讓鴻海看見機會,於是發表了一系列電動車,從小客車、休旅車、農用曳引車到巴士都有。但真正賺錢的東西隱身車子內部,包括線纜、零組件和微處理器,現代車缺這些零件無法運轉。多年來,零件市場幾乎全保留給汽車製造商和直接供應商產業;但現在,電子公司也想要分一杯羹。

鴻海衛星升空,便反映這股趨勢。這家台灣企業集團期盼向客戶和投資人證明,自己還有許多技術深藏不露,不是只會差遣百萬名勞工組裝消費電子裝置而已。鴻海已摩拳擦掌,準備打造產品迎向下一波工業熱潮帶來的商機,現在只缺一個條件到位:找到一群相信鴻海有此能耐的新客戶。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算力經濟」投資18個月回本!林百里:AI Cloud 是未來
下一篇
集邦: TV 面板價漲不動了 市況出現拐點牽動友達、群創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