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台泥張安平談氣候變遷 從認知、生活型態改變才能真正減碳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台泥/提供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台泥/提供

本文共887字

經濟日報 記者謝柏宏/即時報導

台泥(1101)董事長張安平表示,現在大家都喊著要減碳,「但我們經過了20幾年,幾乎沒有減碳。政府所規劃減碳路徑很好,可是最終還是要我們生產者,從我們手上生產出來的每個東西都要減,才是真正的減碳。

張安平7日出席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與環境部氣候變遷署攜手舉辦的「從永續發展看氣候變遷與治理」研討會。他指出,要減碳,要有未來,要每個人有認知並改變我們的生活型態。張安平強調,「我們這一代是唯一了解到我們所作所為會影響氣候的一代,不要讓我們淪為地球的最後一代。」

張安平指出,台灣每人每年平均排放二氧化碳約12噸,在100多個國家中排名倒數第18;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已在今年10月試行,美國也開始有類似的法案,這意味如果我們所有產品碳排放非常高的話,台灣是沒辦法對外做生意的,台灣是以貿易為主的國家,必須要減碳。

張安平提到,電是我們經濟體很重要的關鍵,所有東西都跟電有關,但是大家不瞭解我們用電用得多厲害。他舉例說明,只要每個人每天使用手機3分鐘,一年就會排放45公斤的碳,相當於3棵樹的吸碳量才能平衡。

張安平指出,「台泥本身是產業,推動減碳都是一公克一公克減下來。台泥在2020年承諾 SBTi,到 2025年減11%,這個數字我們明年就可以達到。可是我從2025年到2030年,要再減30%,我必須要做到,可是你說我有方法嗎?我透過現在手上有的技術,大概可以再降15%,另外還有15%必須要科技上改變,進行很大的調整。」

張安平進一步說到,「水泥生產的二氧化碳是從原料來,水泥是除了水以外,大家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東西。沒有一個現在所做的事情可以不需要水泥,要減碳最簡單就是把廠關起來,但這樣並沒有負起責任的,我的責任是要讓我生產出來的東西降碳,這才是我要負起的責任。」

張安平語重心長說,為什麼世界到了現在產生這麼大的問題?「我們基本上被我們的慾望控制。我們必須開始回頭去瞭解,我們教育裡面不夠了解,必須要付出,要減碳,才有未來,方法只有改變我們的生活型態。」「可是這個裡面。是每個人都需要付出。我們盡可能地做下去,盡力而為。為了未來的 generation,未來是值得的。」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企業生日快樂/現觀科行動廣告業務 將邁入收割期
下一篇
石化需求旺季三利多加持 台塑四寶本季業績看增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