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智探施宣輝攜手衛星商 ISISPACE 太空夢找到成功方程式

智探太空董事長施宣輝。記者余承翰/攝影
智探太空董事長施宣輝。記者余承翰/攝影

本文共2429字

經濟日報 記者王郁倫/台北即時報導

新太空時代來臨,台灣扮演哪些角色?宏碁董事施宣輝2年前創立智探太空,投入立方衛星本體(CubeSat Bus)產製,並成為國際衛星大廠 ISISPACE 的東南亞經銷,他的太空夢就是成為衛星產業分工中的「本體」製造領頭羊,提供客戶「在軌驗證」(IOD / IOV)服務。

「太空產業沒有標準,它的邏輯是:不管你是黑貓白貓,會抓老鼠就是好貓。上太空很難,就像打瑪利歐兄弟,沒有不死金牌,一死就要從第一關再繼續打。」施宣輝接受《經濟日報》專訪分享他的太空夢,生動地描述太空產業殘酷現況,一切以成功發射運轉為依歸,提及智探的商業模式也很務實,十分有他個人風格。

智探的成立目標就是每年發射3枚以上的立方衛星,助客戶做產品太空驗證。由於太空氣候跟地球差異很大,又有輻射干擾,許多太空零組件必須送到太空去實際測試驗證,買家才肯採用,而智探這類幫助客戶產品發射上太空做實驗的「在軌展示/驗證」(IOD / IOV)服務應運而生。

施宣輝2021年成立智探太空,2022年至今已經有兩枚自研自製衛星發射到天空,11月預計還將發射兩枚衛星,2024年底預計將累計發射8枚,國際客戶委任訂單也已準備中,智探雖然是一家還在分租奧暢雲辦公室的小新創,但卻已能迅速展現實績,關鍵是團隊早已十年磨一劍累積多枚衛星發射經驗。

掌握QB50技術團隊,施宣輝找到商業模式

「做衛星至少要十年 try and error 經驗,太空你沒去過,必須靠想像,但若沒有真的執行實務經驗,實際執行差異很大。」施宣輝說。智探4位創辦人中,另外兩位技術人物蔡雲鵬、黃源聖之前在國立成功大學電機系莊智清教授的指導下已參與過「歐盟QB50計畫」發射過代號「Phoenix」的立方衛星」,這是台灣史上第一枚成功發射與運作的立方衛星(QB50總計發射50枚,最後只有36枚成功),也意味智探太空並不是從零開始。

有了研發夥伴仍不夠,施宣輝找在 IBM 工作的國中同學呂世傑討論衛星機會,沒想到呂世傑在IT產業服務20多年,但其實骨子裡是太空迷,看好衛星微小化趨勢,聽到這個機會連 IBM 退休金都來不及領就決定離職加入,在業務、研發及資金到位下,智探正式成立,就像《航海王》魯夫找尋志同道合夥伴一樣,4人一起展開新太空大冒險。

智探團隊已有多次發射失敗跟成功經驗,團隊創立智探後目前已經發射2枚衛星,圖為智探...
智探團隊已有多次發射失敗跟成功經驗,團隊創立智探後目前已經發射2枚衛星,圖為智探太空董事長施宣輝。記者余承翰/攝影

「我們是私人資金在運作,而且我們用供應鏈管理能力與速度來突破過去太空業的專案型態商業模式。」施宣輝表示,智探以每9個月完成一枚衛星本體的速度,每年預計發射3枚左右衛星升空,這是從每3年低軌衛星就將失效墜落回推的設計,雖然智探是2年新創,但探險地圖早已規劃得務實具體,內部預估初期供應鏈自製率5成,最主要是飛行軟體及地面站操控軟體,未來將進一步拉高比率至9成。

扮演太空運輸者角色,攜手ISISPACE合作

衛星的產業鏈很長,智探創業第一天就鎖定只專注衛星本體(CubeSat Bus),酬載(Payload)部分不涉入,但智探會整合衛星本體跟酬載的軟硬體,提供客戶產品一條龍「在軌驗證」(IOD / IOV)服務,包括從衛星發射到入軌、衛星追蹤、姿態穩定到收集數據等一串操作服務,最後再技術轉移給客戶接手。

「衛星本體就像卡車頭,我們不管後面要背什麼貨艙,車頭都是共用的,把品質跟成本做好就好,我相信產業慢慢成熟後,會有專門做本體跟酬載的產業分工。」施宣輝說,國際市場已可見到專業衛星本體廠商出現,現在智探第一波客戶多來自學校與研究機構,接下來會拓展至產業客戶,有半導體背景的他,也十分看好來自衛星半導體業的需求潛力。

立方衛星以U為單位,1U是10*10*10公分的立方體,智探已經發射3U衛星,而更大型的立方衛星(如6U、12U、24U)則跟荷蘭一線大廠 ISISPACE 簽約合作,由智探負責東南亞經銷業務。

智探太空董事長施宣輝說明發射衛星後飛行軌道。記者余承翰/攝影
智探太空董事長施宣輝說明發射衛星後飛行軌道。記者余承翰/攝影

太空產業中,若想實驗自家產品在太空運作情形,與其自己打造衛星,不如找技術成熟的衛星本體商,但由於發射衛星成本不斐,也因此越有發射經驗的業者越受歡迎。「打一顆3U衛星上太空要100萬美元,客戶怎麼可能找沒經驗的人發射,風險太高了。」施宣輝說。

換言之,智探的利基就是將可根據客戶需求選擇自研或成熟的 ISISPACE 衛星次系統做整合,定位是「提供使用者解決方案」角色,未來也將技術移轉 ISISPACE 6U以上衛星本體生產,提高客戶對智探的信心度。

太空產業屬於高投資風險產業,每一個環節都有失敗風險,施宣輝表示,衛星上火箭到發射彈射出來後要找到並與其通聯,是第一個關卡,因為有如大海撈針,而每一次聯繫衛星都能通話,是第二個關卡,控制衛星不亂動是第三個關卡,而每次指令任務都能順利執行則是第四個關卡,這也是為何一個衛星團隊至少得要有10年以上經驗。

太空產業風險過高,建議政府主導專案共享IP

也由於太空產業失敗風險高,民間投入也十分謹慎,施宣輝認為,政府若想鼓勵產業發展,不妨以政府出資民間實驗的方式,最後若成功則共有IP方式回收。

而送產品做太空驗證未必要包整台衛星(Charter Service),也可以使用共乘機制(Ride share)跟其他人分擔費用,如此也能降低跨入門檻,不過施宣輝坦言,目前因為太空市場規模量還不夠大,使用的晶片運算效能也不大,因此許多半導體或零組件業者擔心跨入太空市場投資成本過高,又欠缺殺手級應用,更擔心產品要賣給誰?他認為就跟手機市場早期一樣,相信晶片效能提升,可做的應用變多,市場成長性也會加快。

智探太空董事長施宣輝。記者余承翰/攝影
智探太空董事長施宣輝。記者余承翰/攝影

過去舊太空時代要投資太空研究要龐大金額,因此多由國家主導,對民間而言遙不可及,施宣輝的太空初體驗也就僅止於4歲的《星際大戰》電影,當戲院關燈放出片頭曲時,他嚇到啕嚎大哭,也終止了他的幼年太空體驗,等他再次接觸太空,就已是近幾年的事了。

施宣輝定位智探是太空運輸者 Transporter 的角色,2024年初又將擔任未來船保利馬董事長,問他為何事業佈局都走在科技最前沿?他笑答「因為沒有未來的東西我沒興趣!做別人不敢碰,風險高一點的,機會不明的,才有機會做贏人。」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隱形眼鏡股后大陸、美國兩頭賺!望隼拚智慧製造 搶攻Nike錯過的商機
下一篇
華航首季賺進30億元 稅後純益倍增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