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海內外學者看核融合未來 呼籲台灣強化人才及資金投入

本文共695字

經濟日報 記者謝柏宏/即時報導

美商中經合集團昨(25)日舉行30周年慶,邀請多位海內外學者專家探討核融合技術的前景。專家認為,全球目前已有五十多家企業投入核融合技術發展,民間投資金額比政府預算高出三倍以上,雖然核融合技術在科學上仍有很 大挑戰,但是台灣應該加強核融合研發資金的投入及專業人才的培育。

馬里蘭大學榮譽教授劉全生表示,他從事核融合研究超過50年,早在1951年就開始關注核融合的發展,不料相關研究挑戰比預期還大,至今人類發展核融合的應用進展緩慢,但卻是穩步前進。2021年民間投資金額超過23億美元;相對的美國政府2024年編列的能源研究預算僅7.78億美元,等於民間投資金額比政府預算高出三倍以上。

反觀台灣,劉全生指出,目前僅看到聚界潔能一家民間企業投入核融合技術的開發,劉全生呼籲台灣應更重視核融合技術的發展。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物理系教授Roger Falcone表示,全球已有五十多家企業投入核融合研究,核融合的發展能夠吸引眾多企業關注,是否代表太陽能、風力發電等其他替代能源仍有許多侷限?

台大物理系及天文所講座教授陳丕燊指出,核融合技術要能實現應用,科學上的挑戰仍然非常巨大,但是就當前比較成熟的核融合技術,以硼元素撞擊產生能源,未來一旦實現應用,硼原料的取得將比核分裂的鈾原料更具成本優勢,他期待核融合技術的應用不用再等50年。

中研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治平表示,核融合技術發展的挑戰在高溫與高密度兩大環境下,要產生正能量,短期之內很難做到。不過,他提出台灣每年大專院校物理系畢業學生數千人,多數都投身電子業;反觀核工專業訓練卻愈來愈少,這個問題對台灣投入核能研究的困境,將比科學的挑戰更大。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攻600億烘焙商機 超商三雄重兵部署甜點市場
下一篇
推動傳承!中鋼董座翁朝棟退休 總座王錫欽將暫代職務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