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半導體供應鏈重塑 拚創新力

本文共756字

經濟日報 記者李孟珊、鐘惠玲/台北報導

美中角力持續,地緣政治議題持續受到半導體業界關注。日月光投控(3711)營運長吳田玉與環球晶董座徐秀蘭昨(5)日出席「SEMICON Taiwan 2023國際半導體展」展前記者會時均表示,地緣政治將重塑全球供應鏈,使得產能區域化,業者需要注入更多創新力因應。

吳田玉分析,經濟規模和技術創新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兩大趨動力,回顧過去40年來,全球半導體產業經過正向循環,每十年規模成長三至五倍。

不過,近期地緣政治衝突,讓產業區域化、規模變小,使得成本增加,因此廠商需要注入更多創新,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

吳田玉強調,以往半導體產業的消費電子終端產品想像空間,受全球人口規模侷限,當半導體業回歸創新後,未來在自動駕駛、AI以及新能源等應用帶動下,可推升半導體產業需求量。

地緣政治因素曾讓環球晶痛失併購德國同業世創的機會。徐秀蘭直言,目前的半導體市場確實已經不太一樣,過去一、兩年,大家一直提到產業的韌性,但在過去20多年,似乎沒感覺過半導體議題被拉高到國安層級,現在市場上的氛圍好像只是買個很小的公司,也像是買了美國太空總署(NASA)一樣,哪怕是生產矽晶圓,也被拉到很高層級來檢視。

徐秀蘭認為,半導體供應鏈中,大家各擅勝場,台灣確實在純晶圓代工與封測領域市占高,但美國在IP、IC設計、電子設計自動化等領域也很強,而矽晶圓幾乎大多在亞洲,過往在全球化之下,大家會以具經濟規模、最有競爭力的價格將產品銷售全世界,惟現在可能要被迫分散。

徐秀蘭提到,對環球晶來說,就是要結合全球化思考與在地化布局,成為「全球在地化」,過去環球晶主要是透過互補性併購來增長,現在則偏向有機成長,等美國新廠建置完成後,該公司將在九個國家擁有18個生產與營運據點,憑藉暢行無阻的供應鏈網絡、品質優異的產品與彈性調度的出貨靈活性,即時回應客戶需求。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台塑企業攜手台灣食物銀行聯合會 擴展惜食服務量能
下一篇
六企業擴大在台投資 穗高、千附、茂迪等也要加碼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