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砍20%不夠,砍30%總會有人買吧!」螺絲業爆求生潮:上市公司拜託協力廠降價搶單

提要

螺絲業爆求生潮!上市公司拜託協力廠降價搶單

螺絲螺帽業又稱扣件業,被喻為「工業之米」,當全球需求大幅衰退時,扣件業更是首當其衝。池孟諭攝
螺絲螺帽業又稱扣件業,被喻為「工業之米」,當全球需求大幅衰退時,扣件業更是首當其衝。池孟諭攝

本文共2069字

遠見雜誌 彭杏珠

「削價求生潮」正襲擊螺絲螺帽業,砍二成不夠,砍三成總可以搶到單了吧!連上市公司也熬不住了,在端午節連假前夕,向協力廠發出求救信:下半年訂單不明朗及市場削價競爭,大家都有固定成本支出,祈望大家7月至12月降價8%以利接單量的提升。連創業50年的經營者都搖頭說,市場靜悄悄,冷到令人頭皮發麻,以前景氣不好,半年就循環回來了,這次恐怕要拖個二、三年才能復原。

財政部每月發布出口數據,已經連10黑了,代表外銷產業不樂觀。當《遠見雜誌》進一步瞭解後,發現實際情況比政府呈現的數據還嚴峻。

螺絲螺帽業又稱扣件業,被喻為「工業之米」,從半導體到石化業、汽車業、機械業……,百工百業都用得到這個小零件,堪稱是景氣榮枯的先行指標。所以當全球需求大幅衰退時,扣件業更是首當其衝。

高雄一家大型扣件廠的主管戴永勝(化名)說,我們家的親朋好友都在做螺絲螺帽生意,這一波大家都看傻了,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景氣怎麼會這麼差!

2023年真的是「歹年冬」(台語,不好的年頭),連在扣件業50年的台灣螺絲公會理事長蔡圖晉都說,從來沒有過這種經驗,以前景氣不好,半年後就會循環回來,從去年5、6月開始,訂單直直落,減一成、減二成……,甚至砍到僅剩三、四成,每月就靠這一點訂單度日子。

幾乎沒有任何一家廠商倖免,只是砍多砍少的差別而已,運氣好的,業績少個二、三成;嚴重的,則是被砍到見骨。

扣件廠商「週休三日、四日」已不是秘密

到底「歹年冬」壞到什麼程度?有業者已經裁員,但幅度不一,最多的達10%以上;沒有裁員的,就放無薪假,「大家幾乎都是週休三日、四日了」,扣件業第二代經營者李明霖(化名)說。

李明霖先前還聽到風聲,有知名公司的負責人要關廠,這位前輩早年創業,累積足夠財力,實在看不懂市場,心想乾脆收起來不做了,免得浪費生命。

其實,這一年多以來,業者如大旱望雲霓,卻依然等不到訂單。今年初,就有台商鑑於全球訂單萎縮,加上大陸廠強力競爭,為求生存,開始巨幅削價搶單,造成市場震撼。

雖然多數廠商認為此風不可長,但有人開出「削價」第一槍後,骨牌效應隨即而來。「景氣不好,客戶也會要求,不稍微調降價格,根本拿不到訂單,員工這麼多,怎麼發薪水、付水電費。」李明霖無奈地說。

一層壓一層,當扣件廠削價拿到單子後,隨即希望協力廠配合降價,當這種氛圍瀰漫業界時,上市櫃公司也只能被迫因應。就有一家上市公司在端午連假前的6月20,傳真一張A4的通知書給協力廠商。

通知書的內容如下:

致各協力廠:

在此先預祝各位佳節愉快〜

為因應下半年客戶訂單不明朗及整個市場削價競爭,且我們大家都有固定成本需支出,祈望大家7月至12月價格可降8%以利接單量的提升。

望各位親愛的伙伴鼎力支持,一起攜手共渡這波寒冬。

造成不便敬請見諒,若有任何問題請回簽此份時一併寫回。

以上確認後請簽名回傳謝謝。

示意圖。池孟諭攝
示意圖。池孟諭攝

協力廠多為中小型業者,難有「配合降價」的空間

上市公司傳給協力廠的通知書,直接點出「希望大家共體時艱」的原因,就是「訂單不明朗及整個市場削價競爭」。但降價8%非同小可,有協力廠私下透露,我們提供的都是好材質的產品,成本比較高,要砍8%的利潤,非常困難,真的很難答應。

上市櫃扣件廠會發這種信,表示訂單很不理想。8%還是小事,今年初,有業者低價搶國外訂單後,竟然要求協力廠降價18%、25%、30%。

由於協力廠大多為中小型業者,甚至是家庭式代工,通常都是一對夫妻加幾位員工輪流做,利潤都在10%以下,很難有「配合降價」的空間。

其實,扣件業就像肉粽一樣,生意不好,自然影響到上游的鋼鐵業者。威致鋼鐵都決定煉鋼產線從7月3日起、軋鋼產線從7月10日起短暫停工1個月,預計營收將大幅下跌;固定費用將損失約6000萬元。

雖然總經理郭素惠表示,公司為配合節能減碳設備安裝及試車作業,考慮設備交貨安裝進度及景氣淡旺季因素後,做出這個決定。

同業都知道,真正原因是訂單衰退,不如趁著淡季,安裝節能減碳設備,以提升產能及效率,降低碳排放量,增強競爭力。

螺絲螺帽業已經咬牙苦撐一年多了

甚至連大型鋼鐵廠都被傳出想「降價救市」。有業內人士私下透露,今年鋼市確實很疲弱,有消息說第三季的線材專案,每噸將降價2000元,鋼鐵廠想藉此降低扣件廠的負擔。

蔡圖晉坦言,扣件業已經度小月一年多了,多數業者都是咬牙苦撐,以他的公司為例,堅持不裁員,就是要留住合適員工,以便景氣復甦時,可以銜接上。「現在就是降載、從事教育訓練,或讓員工去整理廠區環境。賠錢硬撐,也不能裁員。」

不管主攻哪個領域的扣件業者都異口同聲說,沒人料到從去年起,景氣會快速滑落,即便因為疫情重複下單、塞港晚到貨而導致庫存滿倉,這麼久了,也應該去化完了吧!

實情卻不是這樣,李明霖歎氣說,「現在是一年的庫存,得花二年、二年半,甚至三年才能完全去化,市場真的很緊縮,連公司40幾年的資深廠長都找不出原因。」

「更可怕的是,扣件業還看不到底部在哪裡?」蔡圖晉說,2023很難好轉,只能寄望2024或2025年能回溫,「如果俄烏戰爭能儘快結束,扣件業有機會迎來契機。」

※本文由《遠見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關心世界之外,《遠見》同樣關心台灣的現在與未來。藉由觀察、採訪、民意調查,深入分析報導台灣社會的大脈動,提供與世界趨勢互相映照、反思的平台,希望能夠用財經知識拓展前瞻視野,以人文養分積累素質品味,成為台灣以及整個華人社會中「前進的動力」。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台驊提升資產使用效益成為包租公
下一篇
高通獲利彈升台廠跟著旺 台積、京元電利多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