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集合7,000名工程師,台積電全球研發中心啟用,3大供應鏈商機比一比

提要

台積電啟動全球研發中心 本土供應鏈帶動產業升級

台積電。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積電。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本文共1104字

財訊雙週刊 編輯部

位於新竹寶山的台積電全球研發中心日前正式啟用,這是撼動全球科技與半導體產業的智慧基地,群集7000位工程師的智慧,藉以持續維持全球晶圓代工的龍頭地位。

與此同時,台積電也持續強化本土供應鏈的策略。這群在地應援的台廠,不僅成為台積電技術領先的重要盟友,一支台灣高科技隱形冠軍艦隊已儼然成形。

最新一期《財訊》雙週刊製作「台積電最強在地應援團」專題,報導台積電培植本土供應鏈的策略與作法,同時從三大領域盤點具潛力的台積電供應鏈,其崛起歷程及未來發展機會。

《財訊》報導指出,台積電成立的第一天,創辦人張忠謀就堅持技術自主的道路,台積電付高昂的費用取得飛利浦的專利權「陽傘」,讓公司先不受國際大廠專利權的干擾,重點是繼續取得技術自主權。台積電從技術自主到技術領先是條漫長的路,花了30年,一直到7奈米正式量產,才有信心說台積電技術已經領先全球。

30年來,台積電堅持研發費用占營收8%,現在營收已經挑戰2.26兆元,研發經費仍持續擴增,一年研發費用達到55億美元,比美國著名的研究機構MIT(麻省理工學院)全年預算20億美元,還要高很多。

《財訊》記者走進台積電嶄新的全球研發中心,最吸睛的就是高達3層樓高的3D裸視大螢幕。影片展示出巨大的地球,無須配戴眼鏡,裸視就能感受3D震撼畫面,這背後都蘊藏著台積電先進晶片高速運算所呈現的成果。

台積電會如此強大,除了技術自主、研發領先全球、人才國際化外,另一項領先群倫的祕密,就是與台灣在地供應鏈的持續合作,這也是台積電晶圓製造成本相對低、生產效率高、競爭力強的重要護城河。

由於地緣政治與美中貿易紛爭,以及ESG議題,導致各國要求半導體生產鏈在地化,台積電也持續提升在地採購比率,從2019年開始積極輔導在地化供應商。在地的原料供應商從9家,2030年前要大幅增加到38家;原料在地化生產比率,要從44%,10年內增加到5成;零配件在地採購比率從65%,增加到68%。在台積電技術自主的優勢下,不僅協助台灣供應商技術及產能升級,更透過在地採購,達到運輸短、節能、效率提高的優勢。

台積電每年32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有將近5成的金額,投資於在地化的供應上,這些與台積電共舞的台灣科技小巨人,主要可分為三大領域,第一,CoWoS先進封裝供應鏈的台灣廠商;第二,通過認證的建廠工務、設備、材料供應商;第三,特殊的化學與氣體供應鏈。

台積電是全球半導體晶圓代工的翹楚,而台灣的供應鏈通過台積電的認證,就是半導體設備與材料競爭力的黃金證明書,也是未來走出台灣,進軍全球市場的重要底氣。這些台積電的最佳在地應援團,也將是台灣技術升級的未來榮光,背後的投資價值值得追蹤。

【完整報導詳見財訊691期】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財訊雙週刊》隔週四出刊,1974年創刊,是台灣財經雜誌中,最資深權威的財經專業媒體雜誌是創造兩岸三地政經投資理財議題,洞燭市場的先行者。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裕隆集團子公司新鑫 前進馬來西亞開拓版圖
下一篇
信驊內外皆美首季賺一股本 上月營收攀17個月新高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