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氫能發電崛起 工研院扮新創搖籃

本文共694字

經濟日報 記者李珣瑛/新竹報導

台灣進軍氫能領域,除了經濟部成立氫能推動小組,提供官方資源之外,工研院更扮演關鍵搖籃,不僅技轉業界光宇應材,並衍生氫豐綠能新創企業,扮演串聯技術與產業商品化的橋梁,協助業者在市場嶄露頭角。

工研院去年成立新創團隊氫豐綠能並簽署技術授權約,以氫燃料電池金屬板電池技術及餘氫發電相關技術,投入潔淨能源發電及工業餘氫再利用等應用。未來氫豐綠能將陸續與車王電、大同及光宇應材等業者合作,串起國內氫能產業鏈,共同推動淨零排放的目標。

氫豐綠能董事長李鈞函表示,在能源局經費支持下,公司團隊能在工研院研發出氫燃料電池金屬板電堆國產化技術、混氫發電技術,及製程餘氫去化發電技術。將善用從工研院移轉的技術並持續合作,致力氫能與燃料電池新技術開發與應用,提供高效率氫能發電,初期鎖定半導體及石化業,利用其製程餘氫進行混氫發電。

李鈞函透露,氫豐綠能去年成立第一年,就繳出獲利的成績單,目標三年後股票IPO上市掛牌。

光宇應材也與工研院有密切的合作關係,半導體晶圓廠的矽晶圓在製程中經過切割、研磨所產生「矽的廢棄物」,又被稱為「矽砂漿」,估計每年約有2萬噸,傳統多以燃燒方式處理掉有機溶劑,所餘固態廢棄物多是採掩埋方式,既耗能又不夠環保。於是,光宇應材找上工研院綠能所,以合作委託案方式,利用專利製程將矽砂漿廢料轉化為「二氧化矽」和「氫氣」。

其中,回收的95%純度的氫氣,利用工研院建置的「燃料電池發電系統」,並協助光宇應材進行氫氣發電可行性驗證,已經運轉逾4,000多小時,發出幾萬度電供光宇應材使用,並取得綠電憑證。 另一項回收物「二氧化矽」,則可做為橡膠用的添加物,如鞋材、建材、塗料等使用,以增加其機械強度。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彭双浪盼友達轉型明年見效 不只面板推全面解決方案
下一篇
新政府力挺、面板雙虎鎖定車用顯示商機 Micro LED 鏈前景亮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