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AI時代的現金戰爭 如何在「無現金社會」保護自己的雲端財富?

AI示意圖。  路透
AI示意圖。 路透

本文共2781字

采實文化 作者 布萊特.史考特(Brett Scott)

當「實體貨幣」變成「雲端貨幣」……

媒體每天都在大肆報導,又有某家金融科技新創公司推出了一個令人興奮的嶄新應用程式,能為人們提供許多便利的好處。比方說,當亞馬遜宣布與某支付平台建立新的合作關係,或是花旗集團宣布與谷歌支付合作時,媒體就會將此報導成一個人人歡迎的最先進創舉。未來學家更是爭相喊出各種數位金融流行語,就像古早的吟遊詩人拚命吹捧歌頌國王。

但我想告訴大家,為什麼你們不該相信數位貨幣與數位金融必定會愈來愈進步的說法。

請大家別再聽信金融業和科技業每天不斷放送的洗腦言論,也別理會企業執行長及其部屬所捏造的神話故事。企業家跟衝浪者一樣,只愛講述那些乘風破浪激勵人心的美好故事(還會貼心地跟大家分享如何保持直立的祕訣),卻對其中暗藏的風險避而不談,例如:從外水域傳來的可怕長浪;這種大浪有可能是遠處的地震引發的,而地震本身則是看不見的板塊構造移動的結果。這裡我將省略看似美好的乘風破浪故事,直接揭開全球經濟的板塊構造。

我們正在見證全球金融的自動化,這個過程首先需要讓我們錢包裡的實體貨幣被銀行業控制的數位貨幣所取代──這種情況被冠上「無現金社會」的美名。金融業及某些政府一直合力將實體貨幣妖魔化,至少在過去二十年間是如此。

金融業與科技業更利用新冠疫情期間大家對衛生的擔憂,趁機加快了他們想要消滅現金的大戰,朝無現金社會邁進一大步。但其實現金不僅能保護隱私,還能對抗天然災害和銀行倒閉這樣的人禍,然而卻被有心人士汙衊成是阻擋進步的過時障礙,必須讓路給數位貨幣(我所謂的「雲端貨幣」)來建構新的世界。

支付的數位化讓金融數位化──這項任務目前被外包給金融科技業(fintech)──變得更加廣泛,進而促成了企業資本主義(corporate capitalism)的全面自動化。該現象也已出現在亞馬遜、Uber 和谷歌(以及中國的騰訊、阿里巴巴)等公司的營運;幾乎每家大型科技公司都與金融機構建立夥伴關係,因為它們若不跟全球數位支付系統結合,就無法打造全球數位帝國。

貨幣雲端化,讓我們喪失直接持有金錢的能力

科技是把雙面刃:我們以為它會賦予我們能力,但實則令我們變得更加依賴它。那些支援我們日常生活的外部小工具,其實會塑造我們的行動和思想,就像我們本以為那些創新事物是可以自由選擇的新方案而收下,哪知後來卻成了強制性的必需品。如果你住在大城市裡,你能選擇的是智慧手機的品牌,卻不能「選擇」要不要用手機,因為不用手機恐怕會被排除在你所依賴的社會經濟網絡之外。

要是我們不持有我們所依賴的強大科技,該矛盾會更加嚴重。例如谷歌地圖並不在我的手機上,而是位在一個遙遠的數位資料中心──也就是俗稱的「雲端」 ──我只能透過我的智慧手機造訪它,它其實是一個外包的方向感,被託付給遠方的一個巨大實體。

我們對谷歌地圖的依賴不過是最近幾十年的事,但今天要是某個倫敦人的手機電池電力只剩一%時,他的心臟就會怦怦狂跳,擔心再也無法連上那個遠端控制的數位神諭。我們一整天的生活都圍繞著這些科技打轉,它們似乎已經與我們融為一體了。只要一天無法用手機,我就會覺得自己像是搭上長途航班的老菸槍,滿腦子只想著什麼時候能衝下飛機點上一根菸,好讓自己再度活過來。

這種矛盾模式也存在於金錢,但層次較深。活在今天的我們,早已深刻體驗到沒錢萬萬不能的道理,要是你選對熱門行業擁有很好的收入,你就知道錢有多好用──有錢能使鬼推磨。我們早已忘了貨幣交易出現之前的世界是什麼模樣,甚至連想像都辦不到。五千年前的貨幣系統,規模小而孤立,但發展至今卻大到吞噬了我們的文明。

我們擁有的每件物品──從電腦到鞋子,從進口的義大利麵到這本書──幾乎都是透過一個全球貨幣交易系統取得的。我們與金錢的關係甚至超過我們對科技的依附,當我們銀行戶頭裡的餘額接近零,我們就會因為即將無法進入市場消費而感到無比恐慌。失去那樣的機會,甚至比老菸槍無法在飛機上吸菸更難受,會令我覺得自己像一條在乾地上逐漸窒息的魚,拚命想朝著水源前進。由於錢能讓我們取得我們依賴的所有東西,金錢遂成為我們最終極的依賴物。

不過,當我們失去直接持有金錢的能力時,情況就進入一個全新的層面。我們銀行帳戶中的數位貨幣,存在於銀行業控制的遠方資料中心裡,我們透過手機、電腦或支付卡與之溝通。在「無現金社會」裡,我們的交易能力被外包給這些金融實體,但目前它們卻紛紛與谷歌之類的公司達成協同交易(synergistic deals),並大肆宣傳該協同作用極其方便,但其便利性卻是來自於對企業權力集中的高度依賴。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核心矛盾,也是本書將深入探討的內容。

自動化是「必然的進步」嗎?

人們往往憑直覺預測未來可能會是怎樣,但如果我們不確定未來會看到什麼,不妨轉而論證它應該會是怎樣。這屬於政治的領域,我們可以為我們想要的未來提出慷慨激昂的請求,而不是隨便將就於一個我們認為可能的未來。然而地方性的政治要求──例如要求為學校提供補助,或是為地方打造環保的綠色基礎建設──比較容易實現,但要實現跨國性的政治要求就困難多了。而且只要一說到全球經濟的數位化和自動化這麼廣泛的軌跡時,人們便奇怪地噤聲了,感覺好像不管你是否願意,它們都會發生。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跨國經濟體系的規模令我們每個人都相形見絀,而且大多數人把它當成是他們必須學會去應對、而非自己主動去打造的事情。沒有人覺得自己在「驅動」全球經濟,但他們確實體驗到它在動,就像一個自動駕駛的龐大隊伍。它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其他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事還包括企業的規模會越來越大,武器的威力會越來越強,資源會越來越稀少,數位連結會越來越密集。

但新冠疫情短暫打破了該慣性,並對許多人造成了重大的精神衝擊。我們的系統出現了短暫的停頓──這情況令一些人感到焦慮,但讓另一些人感到欣喜──但之後又回到相同的舊模式中,就像跑步機重新開機一樣(但速度卻加快了)。對科技抱持樂觀想法的人努力為這種慣性感受做出一個積極正面的解釋,他們主張經濟進程的規模和速度不斷提升,是由我們所有人推動的「進步」,是人類創造性精神的體現。

這些故事在數位金融裡隨處可見:例如專家們聲稱,無現金社會乃是不可避免的發展,因為「我們」──大眾──看到了速度快、自動化、連線性和便利性不斷提升的價值,所以想要獲得更多的數位金融。因為「我們」全都希望如此,所以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反對此事,要是有人試圖反對,他就會被棄之不顧。整個行銷業更是傾盡全力強化該訊息,他們告訴大家要為「我們」一起推動的變化做好準備,否則就會被一個「快速變化的世界」給略過。金融業和科技公司推出的所有產品,幾乎都會附帶該訊息,將商業利益幻化成大自然的力量,是無法阻擋且利於所有人的。

本文摘自采實文化的《AI時代的現金戰爭:通膨、銀行倒閉、金融詐騙……當金錢只剩一組數字,如何在「無現金社會」保護自己的雲端財富?》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成立時間於2011年5月。在這裡分享生活、健康、親子、商業等好書,如果你是想生活精彩美好的朋友,快來加入我們吧!

上一篇
台驊處分長榮2000張 處分利益逾0.38億元
下一篇
萬海評等獲中華信評確認 流動性調整為「極強健」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