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獨家/時空不同、高額負債 台電電業自由化將重新評估

經濟部及台電近期異口同聲,指面對新增的2050淨零碳排,以及台電近年財務不佳,能否續推電業自由化要重新評估。記者鍾泓良攝影
經濟部及台電近期異口同聲,指面對新增的2050淨零碳排,以及台電近年財務不佳,能否續推電業自由化要重新評估。記者鍾泓良攝影

本文共1570字

經濟日報 記者鍾泓良/台北即時報導

蔡政府2017年通過《電業法》修法,要求國營事業台電須於六至九年內推動「電業自由化」,將台電分割為發電、輸配電、售電三項事業,開放市場競爭。然而,經濟部及台電近期異口同聲,指面對新增的2050淨零碳排,以及台電近年財務不佳,能否續推電業自由化要重新評估。

蔡政府2016年上任為解決台電壟斷電力市場,造成服務、效率難以因競爭提升,電價無法反映市價;2017年修電業法時納入一系列分割事項,要求台電須於2017年1月11日法律修正後六年施行,得延長二次,總計三年;換言之,台電須於2023年至2026年間完成分割。

然而,台電如此大規模公司要分割卻是「只聞樓梯響」,未看到更多動作;今年進入六年期限,台電也在年初默默通過首次展延。

經濟部官員坦言,現在電力環境、趨勢與2017年時空背景大不同,分割面臨「功能」及「財務」兩大困境。

首先,蔡政府上任當初推動電業自由化,是為推動再生能源以及避免台電獨大。經七年時間檢驗,政府發現,台電不僅確保國內穩定供電基本任務,也傾力扶持國內再生能源發展;這兩年更為穩定國內物價,吸收電價漲幅虧損,「確實是政策發展很好的夥伴。」

而去年蔡政府宣布將推動2050淨零碳排,這項新任務也是當年推動電業法修法始料未及的;因此政府認為要成功達標,政府更須台電身為國營事業的協助。

第二,台電近兩年一方面吸收大量國際燃料成本,一方面穩定國內電價,造成台電迄今累積虧損高達3,058億元。

台電積欠巨額負債下拆分成三項事業,債務怎麼分配就會吵得不可開交,更不談未來的核四認列虧損、強化電網及添購儲能設施所需支出;官員總結,台灣是否需要電業自由化,有必要回到立法院重新再討論才能有下一步決定。

對於電業自由化態度,台電說明,2017年電業法修法有兩個目的,分別是「綠電先行,台電分割」,如今市面上綠電業蓬勃發展,已達到階段性目標。至於後續分割,過往全球電力市場趨勢是電業自由化,走向能源轉型及淨零轉型,但俄烏戰爭所引發的能源危機後,各國也都有些調整。

台電強調,面對2017年所未見的2050淨零轉型任務,台灣究竟需要什麼電業環境應有討論空間,並且客觀面對時空環境改變後審慎評估。

政策轉彎 學者:虎頭蛇尾、乾脆回到計畫經濟

蔡政府2017年推動電業自由化獲得執政黨、電力自由派學者及環保團體支持。面對經濟部態度改變,電力學者批,當年《電業法》修法經過朝野共識,本來就應依法執行,但政府未盡力推動自由化,如今就稱窒礙難行,不願遵循市場化,可說是「虎頭蛇尾」,更被罵台灣乾脆回到列寧式計畫經濟好了。

朝野當年合力推動電力自業化,其目的不僅是結束台電壟斷電力市場,交由市場競爭改善效率及服務;為電廠及電網興建引入投資,更要讓電價回歸市場機制;最重要是為落實「非核家園」而解放綠電,讓廠商很容易發綠電、買綠電。

當年力挺電業自由化的中經院外聘研究員王京明表示,電業法經過朝野兩黨共識通過,政府及台電按理應依法執行,結果台電多年來未大力落實分割,政府也未鞭策,如今用2050淨零碳排、台電財務問題,就說窒礙難行過於牽強。

他檢視,台電出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卻未進一步擴及到電能市場,導致「護國神山」台積電(2330)需要綠電都只能自己跟風電廠商簽企業購售電合約(CPPA);倘若中小企業更是難如登天,直說不讓綠電、灰電回歸市場,才是真正背離淨零轉型。

他反問,美國、歐洲及日本商會多年來都直指台灣電力市場不夠透明,政府採購政策不明,如今自由化政策又轉彎,怎麼說服國外商會及國際組織?

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說,歷任總統為解決台電獨大,傾向台電的「功能性分割」,如輸配電成立獨立系統調度機構(ISO);蔡政府上任要求更徹底的「實質分割」,但最終只開放綠電,未同步開放火力發電及輸配電,現在做不到實在是「虎頭蛇尾」。

台灣電業自由化一覽表。記者鍾泓良/製表
台灣電業自由化一覽表。記者鍾泓良/製表


延伸閱讀

台電強韌電網計畫首波標案 合機、華榮同樂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研華法說會/第2季營收個位數季增 第3季 BB 值有機會回到1.1
下一篇
友達、群創股價齊反彈,面板回溫靠哪些新趨勢?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