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鎖定新能源電動車 工研院搶攻化合物半導體商機

本文共781字

聯合報 記者巫鴻瑋/新竹即時報導

工研院10年前攜手業界共同開發碳化矽SiC與氮化鎵GaN等化合物半導體元件技術,建立自主產業鏈並成立「電力電子系統研發聯盟」,如今已逐步取得成果建立一條龍產業鏈,工研院預估2026年相關產值將超過千億,將被應用於電動車、新能源、AI人工智慧、5G通訊等領域。

工研院表示,新一代化合物半導體因具備高頻、高功率、高轉換效率等優勢,已廣泛應用於電動車、再生能源、智慧電網、工業馬達驅控器所需高能效電力轉換系統,已被視為實現2050淨零碳排戰略武器。

電力電子系統研發聯盟今天由群創光電、士林電機、越創科技、尼克森微電子、博盛半導體、安傑特科技等廠商共同舉行成果發表會,持續建立MIT從元件、模組到次系統一條龍產業鏈,搶攻化合物半導體商機。

工研院指出,電力電子系統研發聯盟攜手業者在4個關鍵技術委員會營運小組展開運作,積極串聯台灣從化合物功率半導體晶片、功率模組、次系統、系統原型產品一條龍產業鏈,加速建構完整生態系,推動電動機車及電輔自行車供應鏈全國產化。

同時透過整合AIoT功能進一步實現功率模組與次系統智慧化與差異化,未來將持續推動關鍵技術自主,協助化合物半導體業者提升技術能力,導入新一代高頻高功率元件、模組系統設計,讓化合物半導體成為台灣下一個護國神山產業。

工研院電光系統所長張世杰表示,4專案小組分為,第一個「工業減碳模組技術平台」,對應工業用龐大電力用量的困境,可整合碳化矽模組驅動獲得解決;第二個「運輸減碳模組技術平台」,聚焦車載變流器(SiC inverter)及充電用,分享功率模組封裝趨勢,帶動本國廠商建構產業完整供應鏈;第三個「功率氮化鎵元件及模組技術平台」,除碳化矽技術外,另針對功率氮化鎵元件與模組化及終端應用展開研究;第四個「車規可靠度測試技術平台」,提供符合國際車規AQG324、AEC-Q101測試規範的可靠度測試服務,協助業者驗證需求。

電力電子系統研發聯盟舉行成果發表,共同開發碳化矽與氮化鎵等化合物半導體元件技術。...
電力電子系統研發聯盟舉行成果發表,共同開發碳化矽與氮化鎵等化合物半導體元件技術。圖/工研院提供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旺宏本季營運緩步回溫 期待3D產品下半年添動能
下一篇
星宇航空業務疏失 遭民航局裁罰40萬元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