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台積電打造「歐積電」 中華信評:未來集中性風險降低

本文共762字

經濟日報 記者李秉豪/台北即時報導

中華信評今(10)日發布報告,指出台積電(2330)的海外擴廠可防止區域性集中風險,緩解目前整體晶圓產能90%位於國內的現況,但從規劃、設廠到投入生產並非一蹴可及,因此需要數年才能看到明顯改善效果。

台積電近期宣布將斥資約 100 億歐元於德國德勒斯登興建一座晶圓廠, 該晶圓廠將成為台積電在歐洲的首座晶圓廠,並將以 28/22 奈米與 16/12 奈米為主要製程技術,預期全面投產後月產能可望達到4 萬片晶圓,該座晶圓廠隸屬於台積電、羅伯特博世、英飛凌與恩智浦半導體合資企業「歐積電(ESMC)」,其中台積電持有 70% 的股權,其他三間合資公司則各持股 10%。

中華信評表示,考量到投資方的組成以及歐洲汽車業的需求,該座新晶圓廠將更專注在生產汽車相關應用晶片,預期 2027 年年底商轉。儘管目前歐洲、中東與非洲地區在台積電 2022 年營收中的占比僅為 5%,但中華信評認為,赴德投資建廠符合台積電擴大其全球版圖的長期策略,並且還能降低主要客戶對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部分疑慮;此外,這次的合資設廠可能適用歐元區一項以培育當地半導體供應鏈為目的,金額高達430億歐元的補貼計畫。

根據台積電規劃,未來幾年內會將20%的 28 奈米及 28 奈米以下製程產能轉移至台灣以外的地區,不過中華信評認為,截至 2022 年底 90% 晶圓產能都在台灣,即使要布局海外,考慮到近期擴廠的地點分別有日本熊本、美國亞利桑那州及合資企業形式的德國德勒斯豋,3者皆是已開發國家,而已開發國家製造業所涉及的營建、勞動力、原料、能源與後端服務相關成本較高,且規模經濟效益較低,因此中華信評表示,海外擴張也可能為台積電帶來成本升高以及利潤率降低等重大風險,且防止區域集中性風險的優勢需要待海外產線步上軌道才能看到效果,未來兩年內並不能顯著的分散風險。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15檔財報藏金領軍衝 永信建、智原等可望力扛多頭大旗
下一篇
美科技股強漲激勵台股早盤勁揚逾200點 台積電開高11元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