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下一個生成式AI產業在哪?日本勢必拱氫 南韓氫上加氫 台灣舉目無氫

提要

複製生成式AI模式 下個明星產業在哪裡?

圖為運輸氫氣卡車正在替加氫站內部儲槽補充燃料,現階段韓國將發展液化氫,第3座液化加氫站建設預計2023年10月完工投入生產,一年將可生產3萬公噸液化氫。 中央通訊社
圖為運輸氫氣卡車正在替加氫站內部儲槽補充燃料,現階段韓國將發展液化氫,第3座液化加氫站建設預計2023年10月完工投入生產,一年將可生產3萬公噸液化氫。 中央通訊社

本文共1398字

理財周刊 文‧林友銘

七月初中國掀起鎵鍺大戰,為何國際資本市場如此劇烈反應?明面上是漲多的股市羅衾不耐五更寒,暗地裡恐怕是,更風雲詭譎的一場產業革命已悄悄展開!

中美科技戰的下一個戰場

細數近年來美對中的科技制裁:2018年開鋤華為、2019年海康威視、2022年太陽能與晶片法案;而中國的禁止出口反制動作則有2022年太陽能,以及現在的稀土鎵與鍺。

中國在四大產業領域符合「單一企業全球市佔第一」、「該產業形成全球寡佔」的條件。而四大領域有其三已遭逢美方因國安問題制裁(太陽光伏同時有美中角力),唯獨車載電池目前倖免於難。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之所以放過車載電池,與其說暫時沒有國安疑慮,倒不如說目前沒能力打這個七傷拳。但目前不打不代表未來不打,倘若以寧德時代為首的電池佔到全球60.5%以上的市佔率,任誰都會害怕一旦中國像稀土一樣卡脖子,則會癱瘓全球整個電池車市場,任誰都擔不起這個風險。

日本勢必拱氫 南韓氫上加氫 台灣舉目無氫

趨勢所向,既然西方世界未雨綢繆想對中國半導體斬草除根,則車載電池勢必成為中美科技戰的下一個戰場,差別只是它們用什麼來做替代方案,以及用多少時間完成而已。

在未來能夠取代三元電池或磷酸鋰鐵電池,運用在電動車上的技術者有二:一是固態電池,二是氫能燃料電池。

固態電池日本豐田汽車力拚2027年推出,號稱僅需充電十分鐘就可跑1,200公里,同時重量及成本皆為現有電池的一半。但做是做得出來,能不能商業化又是一大考駼,因為全固態電池的放充電次數僅數十次至數百次,要達到千次以上仍需努力,若以上要擺脫對中國電池業的高度依賴,恐怕還杯水車薪。

但氫能燃料電池則有所躍進:一來它是真的環保,沒有廢電池回收的問題,真正達到碳中和的目標;二來它已解決安全性疑慮,在諸多次測試中氫瓶可做到大火燒不爆、子彈射不穿、堆高機撞不破的程度;其三是南韓目前靠政府補助及現代汽車力推,在技術及普及率開始有了初步規模,未來朝向氫國氫城的目標邁進。

而日本目前在加氫站及氫能車的數量雖落後南韓,但在政策制定2030時即要超過南韓,並在2050達發電量佔比10%的目標來看,企圖心及技術都值得期待。

反觀台灣目前連一個加氫站都沒有,自然也不見氫能車上路,真正達到舉目無氫的境界。但政策明明訂今年為氫能元年,2050年要有9~12%的電力佔比,同時年底有第一台氫能巴士要亮相,這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想起來就如同生成式AI般,有讓人投資神經為之緊繃的興奮感。

台廠加氫站及氫能巴士供應鏈大挖寶

至於台廠相關供應鏈,配合上期專欄提到的比價效應,用價位排序分四板塊八公司說明,其中具潛力的個股分析如下:

「明安」(8938):國內掛牌股中唯一有能力從事氫瓶製造者。從事高強度碳纖技術研究長達二十年,氫瓶生產技術不是問題,且已交付彩瑛能源四個氫能巴士用氫瓶,唯國內沒有相關安全測試法,導致公司在氫瓶安裝之測試工作無法就緒,只待法規一過,最快半年內即可量產氫瓶。

「康舒」(6282):7/12~7/17為20億現增繳款期,該期間會有市場套利或賣老股認新股動作,只待繳款順利完成,即可反映併購ABB電池部門業績。預估今年H2營收較H1成長五成,目前股價有華城或飛宏第二的態勢。

「永崴投控」(3712):股價以週線來看屬強勢整理,回檔不破波段0.382幅度,且七月下旬除息二元,現金殖利率>5.5%,具有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潛力。

※理財周刊1194期更多精采文章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理財周刊是一本專業的投資理財雜誌,提供多元的熱門財經議題、產業趨勢報導,協助讀者精準挑選適合的投資標的。

上一篇
台股漲107.88點
下一篇
台股驚驚漲 暗藏五隱憂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