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上市櫃公司Q1獲利近腰斬 法人預期有望逐季攀升

提要

達5,985億元 回歸疫情前水準 優於去年Q4表現

上市櫃公司第1季財報出爐,納入金控獲利自結數後,全體獲利合計5,985.5億元,季增1.6%、年減48.2%,符合法人預期。記者侯永全/攝影
上市櫃公司第1季財報出爐,納入金控獲利自結數後,全體獲利合計5,985.5億元,季增1.6%、年減48.2%,符合法人預期。記者侯永全/攝影

本文共941字

經濟日報 記者蔡靜紋/台北報導

上市櫃公司第1季財報出爐,納入金控獲利自結數後,全體獲利合計5,985.5億元,季增1.6%、年減48.2%,符合法人預期;單季獲利為史上同期第三高,僅次於2022年、2021年的紀錄,等於揮別疫情、美中貿易戰兩大紅利,回歸疫情前水準。

法人指出,第1季財報較去年同期大幅衰退逾48.2%有五大原因:一為運輸業獲利年衰退達92.8%;二是IC設計獲利年衰退60%;三是鴻海(2317)認列轉投資夏普損失金額高達173億元(約5.6億美元),拖累鴻海單季稅後純益降至128.25億元,季減68%,年減56%;第四是面板、光電等產業持續虧損;第五是自行車產業受高庫存、業外收益減少等不利因素影響,自行車雙雄巨大、美利達首季獲利均腰斬。

不過,第1季獲利已較去年第4季出現成長,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台新投顧副總理黃文清分析,原因有三:一是金融業去年第4季認列高額債券未實現損失出現虧損,今年首季由虧轉盈;二是面板、觸控等電子業衰退幅度縮減;三是零售、汽車、鋼鐵等三大傳產族群由虧轉盈。

陳奕光預估,今年首季將是上市櫃公司年度獲利低點,接下來有望逐季攀升,第2季、第3季有機會分別上看7,000億、8,000億元水準,尤其是金融業將逐季成長。金融業揮別債券未實現損失、防疫險大賠等陰霾後,近來已可看到外資、投信紛紛買超金融股。

電子業方面,兆豐投顧董事長李秀利、黃文清看好晶片、載板、散熱等,將是今年受惠新產品規格三大次產業。

進一步檢視上市櫃公司表現,第1季獲利前五強依序為台積電2,069.8億元、聯發科168.7億元,再來是聯電、富邦金與中信金。首季稅後純益創歷史新高家數45家;以每股稅後純益(EPS)計算創歷史新高有30家,遠低於去年同期的116家;其中稅後稅益與EPS同步創下歷史新高的家數有27家,多數都是近期盤面指標股,包括上品、德英、茂順、材料-KY、東哥遊艇、江申、山富、王品、世芯-KY、龍德造船、保瑞、和泰車等。

昨天是金控除外的上市櫃公司申報首季財報最後一天,據臺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統計,上市櫃公司在昨日未能按時交出財報,包括上市的隆銘綠能、如興,上櫃的駿熠電子及昇華娛樂。如未交出季報,恐面臨下市櫃危機。


延伸閱讀

上市櫃公司Q1財報 六大天王出列

上市櫃去年獲利3.9兆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5月1日 五件財經大事搶先看
下一篇
超微、美超微齊跌 台積電下探775元拖累大盤重挫逾百點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