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蘋果放棄Apple Car 為何華為與小米電動車做得有聲有色?

全球科技大廠蘋果(Apple)在2月底宣布放棄造車項目,引起各界譁然。但有觀點認為蘋果的抉擇或較明智。   路透
全球科技大廠蘋果(Apple)在2月底宣布放棄造車項目,引起各界譁然。但有觀點認為蘋果的抉擇或較明智。 路透

本文共1781字

經濟日報 記者黃雅慧/綜合報導

經濟VIP文章限時開放

近年手機大廠入局電動車賽道成為趨勢,包括大陸科技公司華為、小米紛紛加入電動車行列,不過美國手機大廠蘋果2月底宣布取消電動車項目,引發競爭對手譁然,有觀點覺得意外與可惜,但也有觀點認為蘋果或許做了更聰明的抉擇。畢竟華為與小米仍在賽道上掙扎,未來每一步都將涉及生存戰。

蘋果放棄造車 其他車老闆五味雜陳

蘋果放棄造車,各電動車老闆反應值得玩味:特斯拉CEO馬斯克在第一時間轉發消息,並且回覆「致敬」和「點煙」兩個表情符號;理想汽車CEO李想則稱蘋果「選擇聚焦人工智慧是絕對正確的戰略選擇,時間點也合適」;

小鵬汽車CEO何小鵬稱「2024年後的十年會進入淘汰賽和全明星賽。但沒有想到蘋果在2024年出了這樣的牌」;小米董事長雷軍表示震驚,並稱深知造車難度,三年前依然做了無比堅定的戰略選擇。

華為靠與車企合作壯大車BU

華為常務董事、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表示,2024年能實現車BU(華為...
華為常務董事、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表示,2024年能實現車BU(華為智慧汽車部門)業務轉虧為盈的目標。 (取材自紅星新聞)

如果將視角放回大陸造車界上,華為一開始便宣稱不造車,而是通過合作關係來拓展車BU。目前其車BU業務共有三種合作模式,包括零組件模式、提供技術支持的HI模式和智選車模式,參與程度依次遞增。

華為參與程度較深的智選車模式的合作方則有賽力斯、奇瑞、北汽、江淮四家汽車公司,其中與前二者分別打造的品牌問界、智界已有車型上市。

此外,華為問界車款銷量成績也很好,問界1月交付32,973輛新能源汽車,年增率高達637%,且首次奪得中國市場新勢力品牌月銷量冠軍的榮譽;2月交付量則略降至21,142輛,但仍具備水平。

問界開年的好成績加強了華為車BU董事長余承東的信心,他16日在2024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表示,今年華為車BU預計實現扭虧為盈,四月能夠開始良性正向發展。2024年前三月,華為智選車業務已經扭虧為盈。

小米汽車孤注一擲 雷軍只能前進

針對小米旗下的純電動車SU7,小米董事長雷軍誇口,人民幣50萬元內「沒有對手」。...
針對小米旗下的純電動車SU7,小米董事長雷軍誇口,人民幣50萬元內「沒有對手」。小米SU7將於3月28日正式與公眾見面,屆時外界關注的售價也將揭曉。 路透

不過華為可能無法鬆懈,後面還有小米汽車追兵。眾所矚目的小米汽車SU7將在3月28日正式發布,並公開販售,屆時外界最關注的售價也將攤在陽光下。

雷軍15日在微博上再度信心喊話,他說:「小米汽車將通過15年到20年的努力,成為全球前五的汽車廠商,為中國汽車工業全面崛起而奮鬥。」也跟市場釋出小米汽車要成功的決心。

不過,小米汽車能否有好的開始,須觀察SU7上市後狀況,之後的每一步對於小米而言充滿挑戰。

大陸造車優勢:政策支持、供應鏈完整

大陸造車優勢
大陸造車優勢

為什麼大陸電動車能快速取得成果?綜合陸媒此前分析,這背後有幾個關鍵因素:一是大陸官方政策支持,大陸政府推出系列政策措施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包括購車補貼、免費停車等優惠政策,對於普及電動車有相當助益;與此同時,大陸官方也支持企業進行電動車技術、電池技術等研發。

二是大陸的製造業優勢,大陸組件供應鏈完整,也因此車企能以供應鏈來控制成本。同時組件取得便利也推進電動車技術更新的速度;三是大陸互聯網技術發達,在此基礎下,要推進汽車的智慧化,比如自動駕駛系統等門檻相對低。

大陸車企進入內捲淘汰賽

在上述大環境支持下,電動車賽道布滿大陸自主品牌。甚至造成賽道十分擁擠且內捲,除了捲價格,也捲技術。無法在這一波競爭中出列的車企只有被淘汰的命運。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近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2024年論壇上表示,新能源汽車是一條荊棘之路,行業走到今天,喜憂參半。喜的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空間還很大;憂的是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行業已進入慘烈的淘汰賽階段。

去年以來,大陸電動車企傳出破產、倒閉危機傳聞滿天飛:威馬汽車在去年10月申請破產重整;高合汽車在今年農曆春節後宣告停工停產半年;近期,上汽飛凡汽車傳出裁員,不過遭該公司否認,並稱保持獨立運營,年中將發布新車款。

蘋果放棄並非壞事 選擇更利己的道路

在面對當前車市,回頭看蘋果的退出或許有其理性考量。貝殼財經報導,通信行業資深分析師馬繼華表示,蘋果已經在造車上停滯了很久,現階段可能已經感覺造車時機不對,或者說能力不夠,索性放棄。「蘋果如果還繼續造車,已經處在一個很尷尬的位置。像特斯拉、比亞迪、華為已經在這條路上走了很久,蘋果後來者也很難追趕。」

而蘋果可能另有其目標,WitDisplay首席分析師林芝認為,AI是更大的賽道,且 AI領域無處不在,蘋果計劃將更多資源投入到AI領域,可以為蘋果帶來更加可觀的收入,保證營收和利潤。

綜合上述,蘋果退出造車行列或是觀察到自身在電動車賽道優勢不如其他廠商。雖然華為、小米成功造車,但後市如何仍值得觀察。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中國修法打擊統計造假 難掃長年數據不透明疑問
下一篇
比亞迪拉風進帳200億 獲利成長10% 保持向上趨勢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