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紀錄片《金門》導演江松長:面對大陸壓力 台灣會走自己的路

本文共1000字

聯合報 記者謝守真/即時報導

正值兩岸在金廈海域爭議升溫之際,由美籍台裔導演江松長拍攝的短片《金門》,日前入圍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短片,該獎項將於3月10日的典禮揭曉,這也是第一部入圍美國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欄目的台灣紀錄片。江松長表示,即便台灣面對大陸的壓力、也恐無法決定自己的未來,但台灣人應該會「繼續走自己的路」,發展出更繁榮的社會及全球科技的領先地位。

據美國之音報導,江松長近來接受訪問時指出,《金門》是從其個人的「台灣視角」出發,片中描述從金門至台灣夾在大國權力博奕間的掙扎和矛盾。不管是金門人、台灣人,甚至在金門的陸配都是「夾在中間的人」,大家心底都有一種掙扎,即是萬一台海開戰,自己的退路在哪。

江松長表示,台灣人的聲音長期被埋沒。他對此形容,美中兩國就像一對「爭小孩監護權的離婚夫妻,充滿敵意、互相依賴、且有操控欲,雙方都說是為了小孩好,卻不管小孩要什麼」。他期盼,在《金門》裡能拍出「身為台灣人的矛盾」及在認同上、立場的模糊,也相信該片的這些人事物可以得到國際觀眾的共鳴。

而談及《金門》創作理念時,江松長稱,這是基於他對跨越台灣、美國和大陸的經歷,使其得以近距離觀察美、中、台三方複雜的交流。其中,又以美中兩大國近來衝突升級之下,台灣人的觀點往往成為兩大國敘事的附屬,淹沒在全球的權力博奕下。因此,他希望《金門》「這部影片以溫柔而具人文關懷的角度來分享這個動盪地緣情勢中的故事」,希望能在倡導和平發揮影響力。

至於金門人的兩岸認同,江松長直言,金門人的想法和台灣本島人有不小落差。他觀察,或因金門離大陸太近、或不少金門人在大陸設廠或置產投資,金門人普遍希望兩岸關係和緩並密切交流,但這不代表金門人就完全「親中或支持中共的政治體制」。反之,金門人仍擁抱民主體制,且認同「中華民國的中國」,而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江松長透露,拍片過程中,部分受訪者擔心未來前往大陸發展受阻而自我審查,要求刪除部分受訪片段。對此,他深感遺憾,因為表示「對岸的壓力現在已經壓到台灣人身上」。他希望,台灣人應充分享有完全的民主和自由。而且他對台灣數十年來在不安的氛圍下仍能發展出繁榮的社會、蓬勃的民主,以及科技或商業上的國際領先地位,相當引以為傲。

江松長認為,「大部分台灣人應該不論對岸的壓力是什麼,會繼續做我們自己的事情,走我們自己的路,因為有時候會感覺上,本來就是我們不能影響到或者是決定不了的一個未來。」

圖為江松長在金門拍攝其入圍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短片《金門》。(圖/CNE...
圖為江松長在金門拍攝其入圍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短片《金門》。(圖/CNEX提供)
紀錄片《金門》導演江松長。(圖/CNEX提供)
紀錄片《金門》導演江松長。(圖/CNEX提供)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探月球背面 陸宣布嫦娥六號任務明發射
下一篇
美制裁援俄企業 20家陸港公司名列清單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