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歐盟將對陸太陽能下手?業內人士:貿易壁壘將兩敗俱傷

本文共1050字

聯合報 記者黃雅慧/即時報導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歐洲太陽能製造業面臨生產危機,促使歐盟再度醞釀對中資企業「下手」。但多位業內人士發出警告稱,任何形式的貿易壁壘終將導致「兩敗俱傷的局面」。

德國《圖片報》28日報導指出,歐洲太陽能業正遭受「不可持續的損失」,除非德國政府出手支持,否則很難與中國產品對抗。近期,多家歐洲太陽能企業宣布暫停生產、關閉工廠。

綜合金融時報、圖片報、彭博報導,目前多家歐洲太陽能工廠關閉、破產:德國太陽能製造商Solarwatt正考慮關閉其位於德國德累斯頓的工廠;生產太陽能電池所需矽錠的挪威晶體公司去年8月申請破產;太陽能組件公司REC去年11月宣布關閉挪威克里斯蒂安桑和波斯格倫的兩家多晶矽工廠;芬蘭太陽能製造商Valoe去年12月提交債務重組申請以避免破產;奧地利太陽能組件製造商Energetica啟動了破產程序……

面對歐洲太陽能產業的頹勢,歐盟內部對於是否對中國祭出措施產生雜音。有一派認為需要積極對中方採取行動。歐洲太陽能製造委員會秘書長約翰·林達爾稱:「全球產能嚴重過剩,歐洲製造商正蒙受巨額虧損。我們需要應對中國的威脅。」

歐盟官員表示,歐盟正考慮對中國太陽能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這可能導致懲罰性關稅)或推出措施激勵各國政府保持工廠運轉。不過,目前尚未做出任何決定。

另一派認為則反對貿易壁壘。歐洲太陽能產業協會首席執行官海梅森伯格(Walburga Hemetsberger)表示,「我們一再警告歐盟和國家政策制定者必須迅速採取行動,提出真正的解決方案」,比如國家援助規則、彈性拍賣和信貸擔保。

歐盟行業資深高管警告說,歷史表明,貿易壁壘將造成「雙輸局面」,並使歐盟的氣候目標「前途未卜」; 德國太陽能安裝商Enpal首席供應鏈官拉斯(Henning Rath)同樣認為,歐盟行業遭遇困境的根源,不在於外部競爭,重新引入保護主義措施將擾亂市場。

德國《南德意志報》報導,一些德國太陽能組件製造商要求德國政府對使用歐洲產品的個人進行獎勵,大型項目若使用「歐洲製造」也同樣應受到獎勵。但德國新能源初創公司1Komma5°創始人菲利普·施羅德表示,補貼不會有任何效果,因為歐洲製造商沒有明顯的技術優勢,在沒有中國的情況下,歐洲製造商無法生產供應。

美國諮詢公司麥肯錫數據顯示,中國是最大的太陽能生產國和消費國,全球約75%的太陽能電池和70%的太陽能組件都產自中國,這些組件的最大市場是歐洲。而歐洲公司僅佔全球太陽能多晶矽市場的11%,晶錠和晶片市場的1%,太陽能電池市場的1%,太陽能組件市場的3%。

中國太陽能本身也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大陸裝置容量快速成長,卻已超過電網所能負荷。...
中國太陽能本身也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大陸裝置容量快速成長,卻已超過電網所能負荷。(美聯社)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中國房地產低迷 建築農民工比重連2年減少
下一篇
兩岸快遞/大陸國家電投砸2兆元 強攻清潔能源專案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