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對台逆差逾1,300億美元 陸網評:單方面讓利時代結束了

本文共1368字

聯合報 大陸中心/即時報導

儘管2023年兩岸貿易出現兩位數衰退,但根據大陸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台灣對大陸仍享有高達1,309億美元的貿易順差,繼續成為中國大陸最大逆差來源地。對此,知名微信公眾號「寧南山」發文稱,隨著台灣不斷走向台獨,大陸內部意見逐漸走向一致:「對台單方面讓利的時代在逐漸結束了」,文章並暗示大陸將減少對台晶片採購。

網上消息稱,「寧南山」是一名中國人民大學對外戰略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由於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早前曾在記者會上要外國媒體看看「寧南山」的相關文章,讓「寧南山」微信公眾號受到關注。

寧南山21日發文指出,2023年中國大陸整體貿易順差8,232億美元。美國仍是中國第一大順差來源,金額達3,361.3億美元,其次是歐盟的2,194.8億美元。此外,對東南亞十國的順差為1,356.3億美元,對印度的順差為991.43億美元。

至於逆差部分,2023年對中國逆差超過200億美元的國家和地區只有八個,其中對巴西有633.14億美元逆差,是大陸2023年第三大逆差來源地,主要是由於中國約七成大豆進口和兩成的鐵礦石進口來自巴西。

澳洲是大陸2023年第二大逆差來源地,金額達815.74億美元,因為大陸從澳洲進口煤炭、天然氣、鐵礦石、鋰礦等天然資源。

至於大陸2023年的最大逆差來源地則是台灣,金額高達1,308.64億美元。而且大陸前八大進口來源地中,其他七個都是以進口自然資源為主,唯獨自台灣進口的幾乎都是工業品。

文章指出,台灣對大陸出口的第一大商品是晶片,但即使考慮到晶片這個因素,台灣對大陸享有1,300多億美元順差「還是太離譜了」。

寧南山表示,台灣得以對大陸享有巨額順差的原因,除了台灣半導體產業競爭力強之外,還有兩個因素:一、大陸對台灣的善意和友好;二、台灣對進口大陸商品的各種嚴格限制。

以ECFA為例,對台灣來說就是收益巨大。截止2020年6月,台灣享受ECFA關稅減讓的累計出口金額達到1,004.1億美元,大陸出口台灣享受ECFA優惠的累計金額僅176.8億美元。

「如果沒有關稅減讓帶來的價格優勢,那無疑台灣的出口也會減少,因為大陸進口方完全可能會採購本土或者其他進口產品,有的台灣工廠也可能因此而遷移到大陸生產。」

但與此同時,台灣迄今卻仍限制800多項大陸農產品進口。2022年,大陸對美國、香港和日本農產品出口都高達100億美元以上,對韓國出口也有60多億美元,甚至對越南、馬來西亞、泰國的農產品出口也在50億美元左右,唯獨對台灣的出口極少。

而台灣農產品高度依賴進口,每年農產品逆差高達100多億美元。

此外,根據大陸商務部調查,截至2023年11月,台灣共對大陸2,509項產品禁止進口。例如,大陸滿街跑的電動兩輪車,台灣禁止從大陸進口,同樣禁止進口的還有純電動、混合動力公車;大陸出口的「拳頭產品」船舶;家電產業的空調、冰箱、洗衣機等等。

文章指出,「由於對岸自己不斷的走向台獨,終於讓中國大陸內部的意見逐漸走向一致,對台單方面讓利的時代在逐漸結束了」。大陸自2024年1月1日起終結12項台灣輸入大陸化工產品的關稅優惠就是信號。「預計等賴清德正式就任之後,隨著對岸台獨勢力的發展,中國大陸也會隨之做出反應。」

文章最後並稱,「從目前的逆差情況來看,縮小對外逆差基本主要是縮小集成電路逆差,或者說就是縮小對台貿易逆差了。」

隨著台灣大選結束,大陸近來不斷傳出終止兩岸ECFA的呼聲。,圖為高雄港貨櫃碼頭。...
隨著台灣大選結束,大陸近來不斷傳出終止兩岸ECFA的呼聲。,圖為高雄港貨櫃碼頭。(本報系資料照)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中國外匯存底規模3.2兆美元 5個月新低
下一篇
大陸官媒指出 人行本季降準機率高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