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中國何時成為第一大經濟體 富國銀行延後至2042

本文共1130字

中央社 台北5日電

美國富國銀行昨天發表最新預測,認為中國終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但中國面臨人口和勞動力減少、房地產危機、通貨緊縮以及地緣政治緊張等挑戰,估計中國要延後到2042年才能登上經濟王座。

美國富國銀行(Wells Fargo)多位經濟學家在當地時間3日聯名發表題為「中國崛起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進程被推遲」的國際評論,把原先預測中國2032年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大幅延後了10年。

評論說,這些年來,他們在多個論壇上都表達了對中國經濟的悲觀展望。在2024年的展望提到,中國存在嚴重的人口問題,特別是總人口減少和勞動力減少。此外,他們也評論了中國持續的房地產危機、通貨緊縮、企業部門債務增加和消費者需求疲軟可能如何導致成長前景急劇放緩。

評論強調,經濟政策總體方向不明朗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也導致中國被移出全球供應鏈、投資目的地受到質疑,中國的成長前景並不是特別強勁。他們認為,中國雙位數GDP成長(甚至年增率為6%)的日子很可能成為過去。

評論說,2022年初,富國銀行發布了一份報告,預測中國可能在2032年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然而,他們認為,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的演變方式以及地緣政治趨勢的演變,意味著中國崛起登上經濟王座的時間可能會被推遲。事實上,根據對中國和美國的預測和假設,他們仍然認為中國將超越美國;然而,最新估計不是2032年,而是2042年,比原來的時間表晚了10年。

富國銀行經濟學家們表示,修訂後的預測是基於中國經濟的表現。過去幾年,中國受到一系列事態發展的困擾,推遲了在經濟規模上挑戰美國的時間表。包括COVID-19動態清零後的經濟活動只有短暫反彈、人民幣比先前預測的疲軟、歐洲和中東外在軍事衝突導致地緣政治關係惡化,以及結構性失衡加劇程度超出預期。

評論提到,或許正是這些事態發展的結果,通貨膨脹已迅速下降至中國目前正在經歷通貨緊縮的程度。截至2023年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負0.5%,遠低於中國約2%的長期平均通膨率。通貨緊縮不僅會對本已低迷的消費者支出帶來額外壓力並導致經濟活動疲軟,還會導致名目GDP成長率下降。

展望未來,他們認為中國經濟將持續減速,通膨將維持在較低水準。

評論並提到,預期中國的許多結構性問題和尾部風險仍將存在(即房地產引發的金融危機、入侵台灣等)。中國當局將在未來幾年奉行與支持經濟一致的政策,儘管

富國銀行的經濟學家們認為更寬鬆的政策對改變中國經濟的方向或改變基本趨勢幾乎沒有作用。

富國銀行經濟學家們也認為,人口老化和勞動力減少的影響將繼續影響成長前景,而中國慢慢退出全球市場將擾亂當前的出口驅動型經濟模式。通貨緊縮和通膨低迷以及家庭儲蓄率高,也可能導致消費者支出低迷及經濟成長放緩。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國民黨17位立委到訪後 陸國台辦宣布:捐組合屋給花蓮
下一篇
兩岸旅遊大突破 陸文旅部:開放福建赴馬祖旅遊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