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大陸儒學已復興?歷史學者:相對仍是裝飾性工具

本文共1476字

聯合報 記者廖士鋒/即時報導

中國大陸領導人近年不斷強調「文化自信」、「兩個結合」,給人一種要將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不斷推升的印象,官媒人民日報對儒家相關詞彙提到的次數也在增多。不過學者仍坦言,相較於馬克思主義學院的資源,儒學研究經費仍非常少,儒學復興相對仍是非常邊緣性、裝飾性的工具。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12日下午舉辦「國關與歷史」沙龍-文字探勘:《人民日報 》的世界,邀請台大國發所副教授李宥霆、周嘉辰、鄧志松3位學者發表基於文字探勘技術,研究中共官媒「人民日報」多年來報導趨向,是否具有儒學復興的情況,以及戰狼外交的淵源。

中研院近史所特聘研究員黃克武在評論時指出,從這次發表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儒學跟文化復興在中共統治下是非常邊緣的,因為其統治重心還是兩個,第一是階級鬥爭,第二是現代化與科學追求,這反映出中共統治特色。

他認為,所謂儒學復興,不管是中共建政早期情況還是2012年之後,「相對來說都是非常邊緣性、裝飾性的工具」,儒學研究經費非常少,遠遠不如馬克思主義研究,例如當前大陸廣設馬克思主義學院,延攬大量教師,以至於歷史系畢業生找不到工作都去馬院。

黃克武強調,習近平時代的儒學復興,跟改革開放後李德厚提出「告別革命」觀點有關,此前於革命之下,儒學就是批判對象。研究結果也顯示,儒家再次上升其實跟民族文化相對應,亦即是配合民族復興論述、把儒家帶進來,使儒家表面上有復興跡象,「但背後是建立文化自信、國家認同、文化復興意識下產物」,民族文化顯然遠遠大於儒家。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日報裡的儒家「沒有個別人物」,都是整體性東西。這也呈現在情感詞中,儒家在習時期的情感詞有文質彬彬、爾雅、君子、克己復禮等,在儒家抽象化、整體化後,他們把儒家定義為屬於個人的德性,這某種程度跟早期「學雷鋒」的部分相結合。

黃克武也認為,北京現在希望建立與西方有區隔性的「中國式現代性」,當中有非常多成分,但無疑儒家是重要成分。中共統治的確跟儒家有根深柢固關係,提倡儒家思想的背後還牽涉其國家體制的建立,具有非常長遠的根源,而這也涉及天下主義。早在1960年代就有學者提到,中國近代最大的轉變是從「天下」到「國家」,中國民族主義的特性則是在於建立民族國家的時候,從來沒有忘懷天下的理想。

中研院文哲所兼任研究員李明輝則提到,「天下主義」並非習近平上台後才出現,西方學者的質疑,不完全出於學術理由,而有政治動機。「因為天下論述很容易讓人想到習近平透過一帶一路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口號,追求另一種國際秩序,而被視為其背後的哲學基礎」。

他並表示,大陸也有重要學者並不贊同這樣的論述,認為藉由天下的討論要提出新的國際秩序,會帶來要重新成為天朝的心理。

台大國發所副教授周嘉辰指出,從文字探勘結果來看,使用強烈戰鬥語彙、展現堅定立場的「戰狼」外交,其實早在1950年代就出現非常多,在當時跟越南相關主題最常被使用戰狼語彙,1990年代以後則較多使用在日本、香港、西藏、「兩個中國」等議題上。不同時期使用的戰狼語彙主題,其實並不一樣。

此外周嘉辰分析,在使用戰狼語彙時,1990年以前比較不會提到美國國會,1990年代之後比較常提到,她解釋,這是因為北京以前把民主體制看成一個整體,後來發現國會跟行政部門態度不太一樣,也做出調整。

台大政治系教授張登及表示,若要進一步深化戰狼外交研究,可以從另一個概念「銳實力」來比較,兩者究竟都有特定的指向性,或者是有普世性?例如,朝貢體系的相關研究中,有美國學者即使用「美國朝貢體系」來看待美國構築的層級體系。他並提到,如果戰狼目的並不是外交,今天研究把它當成外交,或許也會存在其他的問題。

學者認為,大陸的儒學復興,相對仍是裝飾性工具。圖為山東曲阜祭孔大典。(圖/取自中...
學者認為,大陸的儒學復興,相對仍是裝飾性工具。圖為山東曲阜祭孔大典。(圖/取自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官網)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深圳充電站比油站多
下一篇
中法歐會談 聚焦經貿、俄烏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