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2023年世界十大考古發現揭曉 漢文帝霸陵入選

本文共1415字

聯合報 記者廖士鋒/即時報導

近期國際知名考古學雜誌揭曉了2023年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大陸西安的漢文帝霸陵發現的動物殉葬坑入選,也是全大陸唯一入選的考古成果。

美國考古考古學會主辦的雙月刊考古雜誌《考古Archaeology》近日評選出2023年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入選的項目涵蓋墨西哥、俄羅斯、蘇丹、以色列等地,而在大陸的漢文帝霸陵是全大陸唯一入選的考古項目。根據陝西省文物局微信公眾號6日的消息,漢文帝霸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區狄寨街道江村東部白鹿原的西端,其東北約800公尺處為竇皇后陵,西南約2公里處為薄太后南陵。入選介紹指出,漢文帝的殉葬坑宛若文帝時期皇家苑囿的地下動物園。

在漢文帝的23座動物殉葬坑,發現動物種類共計11個屬種,包括鳥類2種和獸類9種,均為珍稀野生動物,出土的動物有印度野牛、馬來貘和綠孔雀、金絲猴、大貓熊、羚牛。而當中的虎、馬來貘、犛牛、印度野牛在陝西省屬首次發現。至於在薄太后的南陵共發掘55座殉葬坑,殉葬動物共計30個屬種,其中鳥類18個屬種、爬行類1種和獸類(哺乳類)11種,包括金雕、綠孔雀、褐馬雞、丹頂鶴、金絲猴、獼猴、虎、鬣羚、鵝喉羚、梅花鹿、麅子等30種珍稀野生動物骨骸,最為重要的是首次在陝西省發現爬行動物龜鱉目陸龜科的靴腳陸龜、鳥類犀鳥科的地犀鳥屬。

根據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胡松梅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曹龍、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助理館員張婉婉的分析,這次發掘出土的動物在司馬相如的《上林賦》、揚雄的《長楊賦》、班固的《兩都賦》、張衡的《西京賦》,以及《漢書》《山海經》《爾雅》《詩經》等古文獻中基本都能找到。

例如,陸龜(《山海經》稱龍龜)、褐馬雞(《山海經》《上林賦》稱鶡)、鴻雁(《上林賦》稱鴻)、孔雀(《上林賦》稱孔)、黑水雞(《上林賦》稱鷛渠)、赤麻鴨或綠翅鴨或綠頭鴨(《詩經》稱鳧、野鴨)、大熊貓(《上林賦》稱猛氏、《山海經》稱猛豹、《爾雅·釋獸》稱貘為白豹、《尚書》稱貔、《毛詩》稱白羆、《峨眉山志》稱貔貅、《獸經》稱貉、《本草綱目》稱貘等)、斑羚(青羊)(《上林賦》稱壄羊)、犛牛(《山海經》稱旄牛、犛牛,《上林賦》稱旄、髦、氂)、赤麂(《山海經》稱麂、《爾雅·釋獸》稱圖片)、麅子(《爾雅·釋獸》稱麠、大麃)、梅花鹿(《上林賦》稱鹿)、金絲猴(《山海經》《爾雅》《上林賦》稱蜼,《長楊賦》《西都賦》《楚辭·九章》稱狖,《埤雅》稱金絲絨、絨等)、獼猴(《上林賦》稱玃、蠼猱)、蒙古兔(《上林賦》稱兔、狡兔)、羚牛(《山海經》稱圖片牛)、印度野牛(《山海經》稱夔,《爾雅·釋獸》稱犩,蘷牛又作犪牛)等等。

同時,這次考古發現也可以復原霸陵遺址周圍的生態環境和氣候,證明當時的氣候比較濕熱,現今生活在南方的動物在漢文帝時期能夠在此生存,也說明上林苑周邊森林、竹子、草原和河湖沼等多種生態系統廣布,環境優美,儼然是中國最早的物種極為豐富的皇家苑囿動植物園。

不過,西漢以後,隨著生態環境的變化和人為對上林苑土地的開墾、植被的破壞,一些動物失去所依賴的生活環境,先後在關中地區消失。大約至西漢晚期,犀牛已在關中和秦嶺一帶絕跡。

公開資料顯示,漢文帝霸陵是西漢11座帝陵當中,最後一座確立位置的帝陵,歷經多年考古挖掘,由大陸國家文物局於2021年底才在記者會上公布了陝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即為漢文帝霸陵。霸陵的考古成果獲評選為大陸「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21年陝西省六大考古發現」。

漢文帝霸陵的動物殉葬坑,被視為是2023年全球十大考古發現。(圖/取自文物陝西微...
漢文帝霸陵的動物殉葬坑,被視為是2023年全球十大考古發現。(圖/取自文物陝西微信公眾號)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星巴克大陸市場銷售大跌11% 股價重挫15.88%
下一篇
美制裁援俄企業 20家陸港公司名列清單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