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印太經濟框架跛腳? 14國未能在APEC期間達成貿易協議

本文共886字

聯合報 記者林宸誼/即時報導

本周APEC會議期間,印太經濟框架(IPEF)舉行了兩天部長級會議。16日14國領導人就部長級會議成果發表聲明,宣布就三大支柱達成協議,最關鍵的貿易則沒有任何協議。

美國官員透露,民主黨議員對明年選舉選票的擔憂,是貿易問題未達成協議的主因。

界面新聞報導,白宮16日發布的14國領導人聲明宣布,各國部長就供應鏈、綠色經濟和公平經濟三大支柱簽署協議。

在供應鏈上,14國推出「關鍵礦產對話」機制,加強各國在關鍵礦產供應鏈上的合作。早在今年5月,14國部長已敲定供應鏈合作協議內容,APEC會議期間只是正式簽署協議。

當時通報指出,全球僅有不到1%的鎳來自美國,但印尼佔全球鎳礦供應量的一半以上;澳洲和東南亞國家也供應鈷、鋰等關鍵礦產,為14國在有需要時分享關鍵礦產創造了條件。

14國還就供應鏈設立「危機響應網絡」,在有可能出現供應問題時對各國提前預警。當供應問題出現時,14國間設有緊急溝通管道,以便及時為各國提供支援。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宣布將設立3,000萬美元的「催化資本基金」,並鼓勵14國私人投資者參與綠色能源產品開發。美國和日本將分別貢獻1,000萬美元,澳洲貢獻800萬美元。

14國每年還將舉辦「綠色經濟投資論壇」,鼓勵綠色能源領域投資。第一次論壇將於明年下半年在新加坡舉行。

為落實達成的協議,14國設立了部長級委員會,從明年開始每年舉行會談,各國領導人則每隔兩年舉行高峰會。

印太經濟框架的14個參與國為美國、澳洲、汶萊、斐濟、印度、印尼、日本、南韓、馬來西亞、紐西蘭、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14國貢獻了全球GDP的40%,佔全球商品和服務貿易的28%。

去年5月,美國總統拜登為替代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制衡大陸推出了「印太經濟框架」(IPEF),共有14個參與國,IPEF設定了四大支柱:貿易、供應鏈、針對清潔能源的綠色經濟,以及涉及稅收和反腐敗的公平經濟。

印太經濟框架剛推出時,貿易面內容引發爭議。與自貿協議不同,印太經濟框架不涉及市場准入和關稅減免,大幅削弱了對各國的吸引力。

自美國總統川普執政開始,簽訂新的自貿協議就成為美國領導人試圖迴避的操作。

美國總統拜登2022年訪日時宣布成立印太經濟框架(IPEF),但印太經濟框架與自...
美國總統拜登2022年訪日時宣布成立印太經濟框架(IPEF),但印太經濟框架與自貿協議不同,不涉及市場准入和關稅減免。(路透)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陸外交部司長楊濤:過剩的不是中國產能,而是美國焦慮
下一篇
兩岸旅遊大突破 陸文旅部:開放福建赴馬祖旅遊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