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中國打經濟脅迫牌 業界:盼兩岸多溝通降低衝擊

本文共841字

中央社 記者李雅雯台北20日電

中國對台灣發動貿易壁壘調查,涉及農產品、五礦化工產品、紡織品等,調查涉及產品增為2509項。業界認為,兩岸互為重要貿易對象,期待兩岸多加溝通、改善氣氛,降低產業衝擊。

中國商務部在4月12日宣布對台進行貿易壁壘調查,涉及農產品、五礦化工產品、紡織品等,調查應在10月12日前結束,特殊情況可延長至明年1月12日;中國商務部日前在例行記者會上宣布,調查涉及產品從立案時2455項調整為2509項。

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接受中央社採訪表示,兩岸氣氛一旦不好,什麼事情都會發生;有如現在中美關係不好,什麼都是問題。台灣、中國互為重要貿易對象,台灣是重要供應鏈之一,期待兩岸多溝通、改善氣氛,這需要彼此釋出善意。

許舒博認為,兩岸經貿中斷對於中國來說不見得是好事,台灣產業也很難找到完全取代中國的市場,從貿易壁壘調查到反傾銷立案調查,這些其實是兩岸缺少溝通的表現,產業界其實是無助的,只能呼籲兩岸關係往好的方向發展經營。

許舒博坦言,政治環境影響經貿是必然的,目前中國對台作為尚屬「點式」,還沒有全面性、整體性的重大影響,產業界確實擔心,倘若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喊卡將帶來重大衝擊。

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秘書長鄧岱賢對中央社表示,中國、台灣前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會員對於其他會員必須給予同等待遇;台灣對於一些中國產品設限禁止,在國民黨執政時期,其實對岸就有敲門討論這個問題,透過溝通或可先暫且讓步。

鄧岱賢指出,中國經貿國際化程度愈來愈高,現也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對於進出口產品要求愈趨嚴格,才能符合國際規範;台灣必須理解,兩岸經貿交流合作將趨於「一視同仁」,過往單方面讓步紅利恐不再。

「危機就是轉機」,鄧岱賢強調,兩岸經貿關係逐步邁向正常化,這些「危機」也可以是一個轉機,促使台灣產業提升品質,更具競爭力;不過在把危機轉為轉機的過程中,兩岸多加溝通可為產業多爭取一些時間因應,透過溝通使這個過程慢慢地推進,可降低對於產業的衝擊。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立委臨時提案 國民黨要求用字「中國」改「大陸」
下一篇
兩岸快遞/大陸國家電投砸2兆元 強攻清潔能源專案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