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中國進出口表現差 分析:和西方商業關係漸行漸遠

本文共893字

中央社 台北9日電

中國7月出口年減14.5%,減幅超乎市場預期,並創下2020年3月以來新高。分析指出,出口表現不振固然受到全球經濟情勢影響,然而也透露出中國與西方雖未脫鉤,商業關係有長期性漸行漸遠趨勢。

今年第2季以來,被視為拉抬中國經濟復甦一大主力的出口,數字不但由正轉負,更如溜滑梯一般滑落。4月勉強維持年增8.5%,然而5月就大幅衰退,呈現年減7.5%。6月年減幅擴大至12.4%,最新的7月數據則交出年減14.5%的成績。

路透社分析,目前中國出口衰退情形固然與終端市場需求下降、西方政府呼籲企業「降低供應鏈風險」等因素有關,然而長期來看,顯示中國與西方在商業關係上有漸行漸遠趨勢。

報導以外商投資為例,截至今年6月底,進入中國的外國投資降至產出的0.4%左右,而在疫情發生的前5年平均為1.6%。整體降至25年以來的最低水準。

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中國經濟學家盧姿蕙(Louise Loo)在報導中指出,原本預計投資復甦會隨著重新開放而恢復,但事實並非如此,「這更像是一個地緣政治的敘事,由於監管環境、供應鏈正在發生的事情,令潛在投資者感到不安」。

報導也提及,雖然有些人指出,去年美中貿易間的貨物進出口總和,達到創紀錄的6900億美元(約新台幣21兆),證明現實的情形與冷漠的政治截然不同。然而耶魯大學蔡中曾中國中心資深研究員羅奇(Stephen Roach)稱這些數字是以美元表示,未考量通膨大幅上升的影響而做調整。

根據他的計算,美中雙邊貨物和服務貿易的實際價值從2014年相當於美國產出3.7%的高峰,2022年下降到3%,下降了約1/5。

他形容:「雖然這與完全脫鉤相去甚遠…這當然應該是朝著這個方向邁出有意義的一步。」

報導提到,中美貿易環境可能即將變得更加寒冷。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可能在未來數日發布策劃許久的行政命令,將限制美國在中國的高科技投資。

而且隨著明年美國和台灣大選陸續展開,美國的外交政策可能會變得更加鷹派。盧姿蕙認為,可能會進一步影響中國的貿易前景,「我們對短期內建立更加可預測和透明的美中關係框架的信心仍然很低」。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曾獲港星男神投資 陸高端音樂健身房五一前跑路
下一篇
巴菲特指投資將聚焦美國市場 不了解中國文化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