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中國減稅政策效果打折 沒激發投資政府收入又降

本文共852字

中央社 記者張淑伶上海3日電

中國近年為拉抬經濟,發行消費券、減稅降費等,但學者發現,地方政府實際執行效果不如預期,尤其企業獲得退稅後用於還貸而非投資生產,「活錢變死錢」,而政府又因此收入大減。

「財經」雜誌1日刊發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等人的文章,呈現出中國已經實施的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在執行過程中遇到哪些問題。

在消費券方面,目前,中國的消費券多指向特定商品或品類,可廣泛使用的範圍有限,更多類似商家「優惠券」性質,影響到消費券的受眾面;且消費券較多採用線上發放方式,部分商家與居民缺乏參與管道。

此外,消費券發放的規模較小、使用的市場有侷限。根據調研的結果,消費券主要由省財政撥付資金,由地市級進行設計,因此消費券的商家主體多以本地市場為主,導致各區域間市場封閉。消費券的發行以地方財政資金支持,地方財政資金壓力大,發行規模和普及度仍然較小。

在減稅降費方面,以其調研地的結果來看,2022年以來史無前例的退稅力度確實有助於企業紓困,但也出現3個問題:

一是企業獲得退稅不平衡。製造業企業退稅最多;優惠資金主要流向大型企業,小微企業受益數量多但資金占比較小。

二是企業「過冬」心態明顯,不少企業獲得退稅後,將其用於還貸或是儲蓄,並非用於擴大再生產,出現「活錢變死錢」的問題,退稅對經濟成長的作用不強。

三是退稅政策對地方財政收入壓力影響較大。2022年,調研地退稅減稅規模約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1/3。加上房地產低迷,調研地當前的土地出讓收入下降,政府可以騰挪的資金空間非常小。

政府發行的地方債對有關投資的帶動作用也在減弱。調研發現,一般債發行規模較小,無法充分滿足地方經濟發展需要;專項債發行額度較大,但適用範圍受到約束。此外,企業展開建設項目存在中斷情況,一些項目會由於形勢變化或政策調整而面臨無法獲得政府資金支持的情況,對持續建設產生不利影響。

在結構性貨幣政策實施方面,地方政府向銀行提供的貸款企業白名單,對銀行來說可能不符合准入條件,會影響信貸品質,商業銀行也缺乏一些重大項目的詳細資訊作為放貸決策的參考。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搭機鬧事抓起來 大陸公安局10個月來拘留311人
下一篇
北京住房限購令大鬆綁 上海、深圳有望跟進放寬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