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美媒:中國政府對經濟過度自信 恐付出代價

本文共627字

中央社 台北1日電

中國經濟在疫後復甦未如預期,美媒華爾街日報撰文指出,中國政府對經濟過度自信,最終可能會讓中國付出代價。

華爾街日報報導形容,中國的經濟不是處在後疫情時代的疲軟期,就是陷入更加糟糕的境地,即一輪破壞性的通貨緊縮和雙底低迷。

報導稱,7月31日公布的PMI指數是強化了上述的後者。但中國領導層仍傾向觀望,僅加強對電動汽車等受青睞產業的支持,加大鼓勵企業家,但卻沒有拿出具影響力的貨幣與財政政策。

報導稱,這種過度自信最終可能會讓中國付出代價。

報導指,中國家戶現在的負債要比美國家戶沉重,且中國家戶已在承受來自各方的壓力。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中國家戶承受更長的防疫限制與持續封控,家戶手中持有最重要的資產房產又開始貶值。

此外,中國在過去幾年對一些可創造大量就業機會的領域進行大力整頓,包含互聯網平台與營利性補教行業。

報導指,在這種情況下,僅就扶持民營企業和促進消費給予口頭支持可能不足以扭轉惡劣局面。

可能需要實施一些更加激進的舉措,包含直接面向家庭進行財政轉移支付,大刀闊斧地改善中國脆弱的社會福利保障體系,或者採取令人信服的改革舉措,回歸生機勃勃的親市場模式。

報導表示,目前的危險在於,如果中國政府不採取上述措施,而是將當前的經濟問題誤認為是暫時性的,這可能會讓出口和建築業的進一步疲軟再次拖累整個就業市場。

報導稱,中國政府未來幾個月的行動可能對中國未來幾年的經濟走向至關重要,但到目前為止,官方仍然安於鎮定面對問題,同時期望能獲得最好的結果。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和「老朋友」普亭會談 習:中俄關係穩定有利世界和平
下一篇
習普會 喊深化戰略對接 將提升雙邊貿易、融資及本幣結算占比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