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德官員:中國獎學金是戰略工具 應阻止間諜行為

本文共778字

中央社 台北30日電

德國今年首部國家安全戰略公開視北京為競爭者,另也提高學術間諜滲透警覺;德國教育部長表示,中國政府獎學金是戰略工具,應阻止這種間諜行為,這恐加速德國學術界劃清界線。

德國之聲7月29日報導,德國教育及研究部部長史塔克-瓦特辛格(Bettina Stark-Watzinger)7月29日向巴伐利亞媒體集團(Mediengruppe Bayern)表示,她對中國學生可能帶給德國的潛在風險感到擔憂,她在接受採訪時說「中國正日益成為科學研究領域的競爭者和系統性競爭對手」。

史塔克-瓦特辛格認為,德國研究機構和大學有責任保護自身免受領取中國政府獎學金的中國學生所進行的間諜行為。

報導指出,德國埃爾朗根大學今年5月決定,自6月1日起為了降低學術間諜活動的風險,暫停與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CSC)的合作,不再接收CSC獎學金獲得者。

埃爾朗根大學是德國第一所決定叫停與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合作的高校,校方稱此舉是回應德國聯邦經濟與出口管制局(BAFA)的審核,該機構負責監督敏感貨物、軟體和技術,特別是軍事應用產品的出口限制遵守情況。

不過,針對是否應接收領取中國政府獎學金的中國學生,德國大學協會(Deutscher Hochschulverband)呼籲,解決這個問題不應該一刀切,而是視情況而定。

德國之聲與德國獨立媒體Correctiv今年3月曾合作揭露,中國如何控制在德留學的精英學子,指對獲得中國政府獎學金赴德留學的學生而言,忠於政府是頭等大事,一份「緊箍咒」的限制性協議讓他們俯首聽命,但這種協議違反了德國的學術自由原則。

得到中國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獎學金的學生們,必須「自覺維護祖國榮譽」,「留學期間應服從駐外使(領)館的指導和管理……」。定期向使領館及國內推選單位匯報學習進展情況,並填報一份「情況報告表」,顯然是為第三方收集訊息所用。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花萬元要進南昌火箭發射場卻被騙 陸政府出手管制
下一篇
大陸房市以舊換新 上海跟進成第二座響應的一線城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