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大陸多省市搶發消費券促內需 官媒:短期效應顯然不夠

本文共874字

聯合報 記者陳宥菘/即時報導

大陸疫後內需疲軟,多省市透過發放消費券,以促市場回暖。大陸官媒發文評論指,消費券如同「助燃劑」,發揮更多的是短期效應,僅靠消費券顯然是不夠的。

國務院旗下黨報「經濟日報」8日發表題為「促消費不能止於消費券」的評論文章指,激活中國消費「強引擎」,根本上還是要完善長效機制,加快推動出台支持恢復和擴大消費的系列政策措施,促進居民就業改善和收入增加,提高消費能力,讓更多人能消費、敢消費、願消費。

文章指出,據大陸央行發布的第二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對於未來3個月準備增加支出的項目,選擇「旅遊」的居民佔比上升2個百分點至26%,是唯一的增加項;選擇「大額商品」的佔比下降1.2個百分點至17.7%,繼續走低。隨著暑期消費旺季的到來,各地推出的消費券等促消費政策和活動,有望為消費市場再添「一把火」。

近期新一輪消費券正在大陸各地密集發放,數額從幾百萬元至上億元不等,涵蓋餐飲、零售、文旅等領域。而因今年以來,大陸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市場恢復相對滯後,針對汽車、家電消費券的發放更成為重點。據大陸商務部不完全統計,僅家電領域,今年各地投入的促消費資金就超過25億人民幣。

文章表示,對於消費者來說,消費券屬於「意外之財」,相當於增加了當期的可支配收入,可能將潛在消費需求轉化為現實購買力;對於企業來說,能夠獲得更多客流,帶來更大的交易規模;對於整體消費市場來說,消費券是在特定時間內激發消費活力、提振消費信心的重要抓手,且即便各地接連推出多輪活動,消費券依然深受大陸民眾歡迎。

但另有觀點認為,消費券具有一定「擠出效應」,即消費券帶來的未必是新增消費,也可能是提前消費,通過消費券節省下來的錢,也不一定用於其他消費,而是轉化為了儲蓄。

文章強調,應盡快推出支持恢復和擴大消費的系列政策措施,從根本完善長效機制,加快促進居民就業改善和收入增加,方能提高民間消費能力。

文章也說,消費券「誰來發、發給誰、發多少、怎麼用、買什麼」都考驗著地方政府的財政能力和管理水平,也直接影響消費者的獲得感,「無視地方實際情況和消費者真實需求,盲目跟風、倉促投放,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大陸各地透過發放消費券促市場回暖,官媒「經濟日報」評論指,消費券發揮更多的是短期...
大陸各地透過發放消費券促市場回暖,官媒「經濟日報」評論指,消費券發揮更多的是短期效應,顯然是不夠的。圖為江西2022年迎春消費季活動,消費者在商場購物。(中新社)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陸五一長假尾聲 多地大暴雨恐影響返程
下一篇
五一咖啡、綠色消費等主題盡出 上海共攬金逾2,200億元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