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潤」學不止 上海中產父母寄望子女出國

本文共1032字

中央社 記者張淑伶上海25日電

在中國疫情管制回歸常態約半年後,計劃移民的「潤學」並沒有停止,許多中產家長深知出國會面臨謀生困難,因此寄望在孩子身上。有家長形容,這樣的決定「成本很高、期待很低」。

從2022年3月底上海封城開始,百度等搜尋網站與「移民」相關的搜尋次數就開始暴增。到了去年底至今,無論是成千上萬的中國民眾千里迢迢「走線」偷渡美國,或是諮詢公司預估年內將有1.35萬擁有美金100萬美元以上資產的中國富人移民,不同階層民眾想離開中國的消息經常占據新聞版面。

「像我這樣的人,出去靠什麼維生呢?」年約40歲的出版社編輯告訴中央社記者。她說,封城把她對中國和上海的信心徹底打垮,但中年移民要調適的地方很多,她的想法是要把正在讀高中的孩子送出國讀書,這也是身邊許多家長的看法。

她說這樣做「成本很高、期待很低」。因為去美國讀書所費不貲,而她也不期待孩子一定要有中國人常說的那種功成名就,喜歡動物的兒子能夠當個寵物店店長就很好了,在外國,不同職業反而更受到尊重。

這確實不是個別現象。疫情後的上海,幾乎人人身邊都有關於「潤」(「潤」字漢語拚音run的諧音,指移民海外)的故事。

一名年約50歲的非政府組織(NGO)工作者說,他的一名律師朋友為了生計決定繼續在中國工作,但是太太辭職陪小孩到新加坡唸書,這同樣是著眼於下一代的未來。

他的另一名高中同學,不久前開始諮詢舉家移民加拿大之事,雖然還停留在思考階段,但對於向來欣羨體制內穩定和福利的這名老同學來說,能有移民的念頭也不容易。

這名NGO工作者說,想要「潤」和當前的社會氛圍以及去年封控都有關,儘管現在上海表面上都恢復舊樣了,但是民眾更看清了這個體制的本質,「今天可以封你一次,以後當然也可以」。

去年6月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引述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社會人類學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for Social anthropology)所長項飆說,「潤」還沒有轉化成人口現象,而是文化現象;許多要「潤」的人,之後會透過留學的方式「潤」。

這意味著,當前的移民數據還沒有完全消化疫情解封後想離開的人數,關於自身或下一代留學的安排,在未來幾年會陸續體現。

一名約30歲的文字工作者分享,曾經留學美國的一個朋友,在中國歷經疫情3年後,決定要再去歐洲念企管碩士,這次是抱持出去就不再回國的心態,選擇唸企管碩士也是為了將來容易找工作。「以前留學的人回國是覺得中國有更多機會,現在的心態是:即使外面沒有那麼好,也還是要出去。」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陸高端電動車「極氪」赴美IPO 擬集資逾118億
下一篇
中法歐會談 聚焦經貿、俄烏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