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回到1999年?克魯曼改口:美國也許正重返高利率時代

本文共1029字

經濟日報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

美國還可能重返疫前低利率時代嗎?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之前認為有此可能,因為近年來利率走高大致是受聯準會(Fed)把政策利率從0%拉高到超過5%影響,一旦Fed戰勝通膨、反手降息,利率水準有望降回疫前常態。

但克魯曼在紐約時報專欄指出,他現在已調整看法,如今認為利率或許會返回1990年代末那種高利率環境。

美國經濟在1990年代末是何景象?那是一段失業率低、經濟成長快速,而且通膨率也低的時期,儘管投資人印象最深的是當年股市呈現「非理性榮景」,種下達康泡沫禍根。

相較下,今天美國通膨已從2021年至2022年物價飆漲的高峰大幅回落,儘管今年1月至3月的通膨數據令人失望,但或許反映統計上的雜訊,以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的指標衡量,美國基礎通膨率仍高於Fed的2%目標,但相差不大。

再比較利率水準。許多有意購屋者可能對高房貸利率望而興嘆,但今日15年期固定房貸利率平均在6%附近,其實與1999年的水準差不多。

兩相比較,克魯曼現在認為,高利率可能比預期持續得更久,出乎他本人和其他人所料。

1999 vs. 2024經濟環境比較

1999年美國利率為何那麼高?是供需使然。當年美國人口仍快速成長,工作適齡人口增加尤速,帶動大舉投資的需求,從住宅、辦公大樓到購物中心都大興土木。企業投資也欣欣向榮,例如電信投資旺盛,最明顯的就是布建光纖網路投資盛況空前,是經濟成長的重要推手。

凡此種種,都助長對可投資資金的強烈需求,以至於儘管Fed升息決定短期內推升利率水準,長期而言,存款的供應與需求才是更重要的經濟驅動力量。

事隔一世代,昔日把利率推高的條件可能重現嗎?克魯曼原以為不太可能,因為工作年齡人口看來正停止成長,甚至萎縮,反映低生育率和嬰兒潮世代步入老年。科技持續進步,但智慧手機和遊戲機似乎不再能驅動大量投資。

誰能料到,突然間,情況改觀。

人口結構轉弱,是為何疫前利率長期低迷的主要論點之一。美國生育率至今仍低,而且還在下滑。但移民人數暴增,若這種趨勢持續下去,將會改變人口結構面貌。

投資需求也比預期強。儘管利率大幅升高,住宅投資卻比預期更能挺得住高利率的衝擊,因為遠距上班興起助長房屋需求。有些類型的企業投資也出現盛況,人工智慧(AI)投資熱潮興起,但截至目前尚未反映在數據上;真正顯而易見的是製造業投資激增,主要受拜登政府氣候政策所鼓舞。

結論是:美國此刻或許真的見證到經濟重返1990年代末的盛況。往好的方面看,失業率低,生產力成長強勁。美中不足的是,利率顯得居高不下。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克魯曼。路透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克魯曼。路透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蔣萬安訪日自民黨 與前日相麻生談漫畫「海賊王」
下一篇
歐元區經濟 邁向軟著陸 官方看好今明兩年持續成長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