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世界銀行:中國困境威脅東亞經濟

本文共937字

中央社 台北9日電

作為世界主要經濟引擎之一的中國經濟萎靡不振,對整個東亞地區造成沉重壓力,專家對東亞經濟前景的悲觀情緒正在上升。

德國之聲中文網今天報導,東亞一直是全球最重要、最持久的其中一個繁榮的經濟中心,而且目前仍是全球經濟中極具影響力的驅動力,但經濟學家對其前景的悲觀情緒正在上升。

在稍早時發布的最新展望中,世界銀行(WB)下調了對中國以及整個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經濟增長的預測,其中將中國2024年經濟增長率預期從4.8%下調至4.4%;對於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由4.8%下調至4.5%。

世銀東亞和太平洋地區首席經濟學家馬圖(AadityaMattoo)告訴德國之聲,「人們對該地區的要求高於其他地區。這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地區,任何經濟放緩都會引起很多關注」。

但他也認為,東亞一些經濟體在疫情發生後如此短時間內就恢復至目前的增長速度,已經做得很好了。

馬圖說,大多數主要經濟體目前狀況都好於疫情之前的水準,例如越南和中國今天的產出比疫情前高出20%。不僅如此,馬來西亞、印尼和菲律賓的產出也比疫情前高出10%。

不過,陰雲密布的中國經濟讓人擔憂。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國內生產毛額占東亞地區的絕大多數,「因此它的麻煩對該地區和東南亞來說尤其嚴重」。

世銀指出了中國經濟存在的問題,從疫情嚴格封鎖政策放鬆後的增長乏力,到房地產市場陷入嚴重困境,再到家庭債務飆升。

馬圖認為,中國政府的主要問題是領導層在試圖改變整體經濟軌跡時遇到困難,而「過去基於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投資的增長已經失去動力」。

他進一步表示,中國目前的5年規劃(十四五,2021到2025年)一直難以有效實現目標。中國的目標是促進消費驅動型增長和技術自主,同時轉向更為環保的技術,但疫情爆發後,中國消費者信心和投資持續低迷。

英國經濟研究機構「牛津經濟公司」(OxfordEconomics)專家盧姿蕙(Louise Loo)認為,中國經濟放緩主要有3個原因,分別是疫情嚴格「清零」政策的後遺症、政府對房地產危機的應對措施以及多年來的監管打壓導致民企整體投資氣氛緊張。

報導說,造成中國和東南亞地區普遍不景氣的另個因素與全球貿易環境有關,而除了世界的需求低迷,保護主義抬頭也對中國和亞洲其他出口國、尤其是東南亞國家造成重大影響。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鋼鐵二哥阿塞洛米塔爾上季獲利優於預期 看好鋼市前景
下一篇
馬斯克訪中,能讓特斯拉打贏電動車價格戰?大陸產能過剩,連比亞迪獲利都趨緩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