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大陸處理債務毒瘤 能否記取歐美日教訓?

中國大陸經濟現在陷入困境,一大部分可歸因於債務積壓,令人聯想起2008年的美國、2010年的歐元區以及1990年代的日本。現在全世界都在看,北京當局能否記取教訓,避免重蹈歐美日的覆轍。圖/路透
中國大陸經濟現在陷入困境,一大部分可歸因於債務積壓,令人聯想起2008年的美國、2010年的歐元區以及1990年代的日本。現在全世界都在看,北京當局能否記取教訓,避免重蹈歐美日的覆轍。圖/路透

本文共1410字

經濟日報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

中國大陸經濟情勢近日來急轉直下,與年初時舉世期待大陸經濟強彈的情景大異其趣。金融時報(FT)分析指出,大陸經濟現在的困境,一大部分可歸因於債務積壓(debt overhang),令人聯想起2008年的美國、2010年的歐元區以及1990年代的日本。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的十年期間,中國大陸營建業與不動產業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升到前所未見的水準,連帶使債務激增。隨著資產負債表擴張,房地產相關債務人和債權人為數愈來愈多,資產債值不再能涵蓋新增債務的風險也隨之升高。一旦投資氣氛轉變,從擔心錯失賺錢良機轉變成害怕滿手燙手山芋,市況很快就風雲變色。

種種跡象顯示,中國大陸經濟正陷入這種處境:地方政府舉債投資地方建設以驅動成長,但現在資產負債表上出現資產與債務錯配的問題。也就是說,他們停止為新計畫融資,這麼做不啻是封殺了營建業的商業模式,也讓一大成長引擎熄火。從債權人立場來看,借出的貸款血本無歸的疑慮蔓延,受影響的多半是家庭,不論他們是直接或間接(透過銀行存款)間接放貸給地方政府和不動產開發商。若情況屬於前者,結果是財富喪失的直接衝擊;若是後者,下場將是一波銀行業危機。

如果這種判斷正確,接下來該開出什麼樣的政策處方?FT專欄作家桑德布指出,面對債務積壓有四種處理方式;

一、什麼都不做,指望情況自己好轉

這相當於接受成長減速(最好的情況),但也冒著經濟呈螺旋式向下沉淪的風險,因為成長減緩可能惡化債務問題。

二、祭出財政刺激,佐以結構性改革

這是設法打破惡性循環的一種方法,希望能讓成長加快到足以把債務減輕到可控水準,不再拖累經濟下沉。

但若債務實在太龐大,這兩種做法將不可行,就只剩下債務重整的路可走,可藉由紓困(bailout)或債務減記(writedown)。

三、紓困

紓困指的是所有債權人拿回應討回的欠款,因為某人(就此案例而言指中央政府)透過某種方式,提供資金給債務人,讓他們有錢確定能償債。

四、減記

減記意指一些債權人必須承擔資產帳面價值降低的損失。

不過,就一國經濟而論,「紓困」和「減記」都能促成某國經濟的資產負債表重新調整;也就是說,把各種不同經濟角色的債務和資產相對關係重新排列組合。因此,紓困和減記都能履行同樣重要的目標,就是強化債務人的財務,並且去除對金融資產(尤其是追討債務)還有多少價值的不確定性。

桑德布指出,1990年代泡沫經濟時期的日本、2008年房市泡沫脹大的美國,乃至於2010年籠罩在歐債危機下的歐元區,都犯了相同的錯誤:坐視債務積壓太久,沒能咬緊牙關採取必要行動重整資產負債表。即使最後終於行動,也只是選擇以紓困方式處理資產負債表,而不是以減記方式快刀斬亂麻。那導致公共債務嚴重暴增。於是,債務危機嚴重到迫使歐元區幾個主權國家必須乞求紓困基金解危,歐洲貨幣聯盟之間債權國與債務國之間的政治對峙變本加厲。

北京當局靜觀過去10至15年大西洋兩岸發生的債務危機,是否能不再重蹈歐美國家的覆轍?就目前跡象看來,似乎不太樂觀。

桑德布認為,愈早透過減記方式重整資產負債表會愈好。棘手的政策和政治抉擇是,必須強迫誰來承擔損失:地方政府、銀行、投資人,或是全國家庭。不論是哪一種情況,都必須擬定準備如何付諸執行的計畫。必須準備好因應地方政府破產的情況,必須在金融體系扶植新的、資本充足的銀行。必須補貼無辜受害的家庭,最起碼也要對窮得不堪損失的家庭伸出援手。但若果斷走減記之途,最終代價將比紓困便宜多了。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專訪前美國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吉爾默:「我不是孤立主義者」
下一篇
SK海力士:今明兩年 HBM 產能幾乎被預訂一空 每年需求看增60%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