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澳洲雞農買石材 竟買到2.4億年前娃娃魚祖先化石

本文共804字

聯合報 編譯陳曉慈/即時報導

1990年代末,澳洲一名退休雞農從住家附近的岩場購買石頭,本想用來建造花園的外牆,結果意外在岩石中發現古生物化石!該生物外表類似於娃娃魚(中國大鯢),但體型較大,身長估約1.2米,上顎還長著一對釘子般的獠牙。

澳洲博物館及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 Sydney)科學團隊近日為該兩棲類古生物命名,並將研究結果8日出刊於「古生物學雜誌」(Journal of Palaeontology)。

任職於澳洲博物館及新南威爾斯大學理學院的古生物學家哈特(Lachlan Hart)表示,新物種學名為Arenaepeton supinatus,意思是「仰臥的沙中爬行者」。哈特表示,這個化石難得在於,生物頭部及軀幹骨骼仍有連結,部分軟組織甚至有保存下來,化石中可見皮膚輪廓。

哈特表示,這個化石屬於已滅絕的離片椎目(temnospondyls),物種出現時間略早與恐龍,且生存時期與恐龍略有重疊。據BBC及澳洲博物館,該生物存在於2.4億年前(三疊紀)雪梨盆地的乾淨河流與湖泊中,可能以其他古魚類為食;除了該生物外,目前已知同一時期的兩棲類生物並不多。

哈特說,該生物外表類似於娃娃魚(中國大鯢),尤其是頭型的部分,但從化石的肋骨尺寸以及軟組織輪廓來看,乾生物體型應比娃娃魚碩大得多,並有數顆尖牙,包括上顎一對犬齒般的獠牙。該生物身長估約1.2米,體型較同時期的類似物種大的多。

哈特指出,世界上最後的離片椎目生物出現在該生物之後1.2億年的澳洲,部分體型非常巨大;離片椎目存在時期橫跨了2次物種大滅絕,「也許體型變大的演化趨勢有助於牠們生存」。

澳洲博物館古生物負責人暨新南威爾斯大學生物、地球及環境學院(UNSW School of BEES)資深講師麥柯瑞( Matthew McCurry)博士表示,這是新南威爾斯近30年來最重大的發現之一,也是澳洲古生物史上的關鍵發現。

據BBC,今年稍晚,該化石將於澳洲博物館常態展出。

澳洲發現娃娃魚的祖先、生存於三疊紀的兩棲類古生物。圖為畫家Jose Vitor ...
澳洲發現娃娃魚的祖先、生存於三疊紀的兩棲類古生物。圖為畫家Jose Vitor Silva根據化石創作的想像圖。澳洲博物館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巴黎師傅烤出逾140公尺長法棍麵包 刷新世界紀錄
下一篇
巴菲特說印度充滿投資機會 留待未來管理層來發揮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