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陸資撤離西方 轉進亞洲、拉美

提要

與富裕國家關係惡化 加速錢進中東、非洲 投入採礦和能源計畫

本文共749字

經濟日報 編譯林聰毅/綜合外電

隨著西方對中國大陸資金的敵意加劇,以及北京當局致力強化國內經濟以求自給自足,近年來陸資正從西方撤離,並且轉進亞洲、中東、非洲及拉丁美洲等其他地區。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就在幾年前,陸資席捲了富裕世界,大陸投資人進行重磅交易,並大肆收購受矚目的資產,從紐約的豪華住宅、五星級酒店,到瑞士的化工公司和德國機器人巨頭,都可見到陸資的身影。但隨著北京尋求鞏固在東南亞的結盟關係以及確保獲得關鍵資源,大陸企業日益將資金投入此區的工廠,以及亞洲、中東和南美洲的採礦和能源計畫。

中國對外投資變動
中國對外投資變動

根據美國企業研究所(AEI)及華爾街日報的資料,鎳礦蘊藏豐富的印尼,是今年迄今大陸投資的最大受惠國。鎳是許多電動汽車電池的關鍵原料。

這種投資流向的轉變顯示,中國正透過這種方式因應與美國為首的西方關係惡化,並且強化與世界其他地區的貿易和投資關係,而從更廣泛的層面來說,這種轉變顯示全球化正在式微,地緣政治緊張更可能加劇。

根據聯合國發布的新數據,去年中國大陸對世界其他地區的直接外國投資已降至1,470億美元,比前年下降18%。由於海外收購銳減加上北京收緊遏制資本外逃的規定,大陸去年的投資水準已較2016年的峰值1,960億美元大減了25%。

中國大陸不太可能重返海外交易的鼎盛時期,主因是與美國及其盟國的地緣政治緊張不斷升高。分析師還說,中國本身的因素也抑制了投資外流,這些因素包括人民幣持續走疲、私人部門陷入困境,以及北京當局日益將重心放在建設國內經濟,以增強自給自足。

因此,中國可能會重新調整投資,以鞏固其在再生能源和電動車等領域的主導地位,這可能意味著擴大對東南亞、中東、非洲和拉美等新興市場的投資,中國的企業主便正在尋找可以擴大經營和招徠新客戶的地方,例如,汽車製造商比亞迪本月表示,計劃在巴西的數家汽車工廠投資逾6億美元。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反婦女受暴 澳洲推新措施因應「國家危機」
下一篇
埃及簽署用地協議 將成為中東最大風電開發案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