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原來如此!瑞銀舉10理由 解開美經濟未陷衰退之謎

本文共1518字

經濟日報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

基於聯準會(Fed)猛力祭出一連串升息,去年大多數華爾街分析師都一口咬定,2023年美國經濟衰退難以避免。然而,今年上半年過去了,至今美國衰退還沒看見影子,高盛、摩根大通策略師已紛紛改口說,「軟著陸」機率增加,衰退不至於在短期內降臨。

儘管許多分析師仍擔心衰退可能在今年底或明年初降臨,瑞銀集團(UBS)列舉下列十個理由,說明為何至少目前為止,美國經濟衰退仍是一場虛驚:

一,貨幣政策沒那麼緊縮

Fed已把政策利率目標區間的上限從0.25%提高到5.25%,預料下周將升抵5.5%。同時,Fed也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持有債券到期後不再把本金投入債市。但瑞銀團隊指出,Fed目前的政策仍「相對寬鬆」,許多指標顯示貨幣政策的「限制性」仍屬溫和,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都不足以把經濟推落衰退。

二,財政支出提振成長

美國聯邦政府在2020年疫情期間大撒幣,協助撐起經濟,但也導致國債暴增數兆美元。2022年財政支出縮減,但過去六到九個月期間,隨著聯邦赤字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百分比率遞增,財政支出與一年前相比呈現逐步攀升情況,瑞銀認為「這意味財政政策今年來對經濟成長變成順風,而非逆風」。

三,家庭財富仍寬裕

政府發放的振興支票、擴大版失業津貼、「工資保障計畫」等措施,協助美國家庭在疫情期間累積財富。今年通膨降溫,也讓許多民眾保有超額儲蓄。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調查最近顯示,美國消費者此刻的樂觀度回升到近兩年來最高,其來有自。

四,消費者和企業未過度舉債

瑞銀團隊指出,美國經濟雖處於周期末段,但私部門未見到債務異常多的現象。諸如家庭債務相對於可支配所得的比率,或企業債務占GDP的比率,都沒有高得離譜。這顯示債務仍控制得宜。

五,「信用緊俏」夢魘未成真

今年3月矽谷銀行(SVB)倒閉引發一陣銀行動盪,許多分析師警告銀行可能被迫縮減對顧客授信。但信用緊俏預言並未成真,銀行持續放貸,甚至貸款給信用不良的企業,從近幾個月來所謂「垃圾債券」發行量回升可見一斑。

六,勞動市場緊繃支撐成長

瑞銀團隊說,人力需求或許是避免美國經濟陷入衰退最大主因。官方數據顯示,自2020年5月美國經濟開始復甦以來,已創造了超過2,500萬個工作機會,另有大約1,000萬個職缺待補。

七,疫後經濟仍是待解謎團

新冠肺炎疫情可謂百年一見,政府以強大的財政和貨幣寬鬆政策因應,使美國經濟進入史無前例的未知領域,也使疫後經濟展望更難以預測。瑞銀團隊說:「疫情期間和疫後的經濟,是經濟學家和投資人前所未見,使人更難斷定經濟現在表現如何、衰退可能性多大。」

八,經濟歷經「滾動式衰退」

全球疫情爆發之初,貨物需求暴增,服務和旅遊需求崩落;疫後復甦使情況恰好反過來。這種情況正是所謂「滾動式復甦」:製造業景氣由盛轉衰,服務業則景氣勃興,諸如此類。瑞銀說:「去年秋季,製造業產出開始萎縮,形同陷入衰退。但2023年貨品支出回升,尤其是汽車,製造業應能避免景氣墜入深淵,年底前可望展開復甦。」

九,服務業韌性增強

ISM製造業指數在6月降到46,比前月的46.9更低,且連續第八個月走下坡。指數低於50表示景氣萎縮。對照下,6月的ISM服務業指數升到53.9,優於經濟學家預期的51.3,且已連續六個月呈現景氣擴張。由於服務業撐起美國近四分之三的經濟,服務業韌性更強,保護整體經濟免於向下沉淪。

十,景氣擴張時期拉長

瑞銀指出,過去40年來,平均景氣擴張時期變長,已降低衰退風險。1854年至1982年,經濟擴張平均持續2.8年,1854~1919的擴張期平均2.2年,1919~1982平均3.4年。但自1982年以降,擴張期平均持續8.6年。瑞銀說:「經濟活動的演進導致擴張期延長,這在疫後經濟不太可能突然轉變。」

政府發放振興支票、擴大版失業津貼、工資保障計畫等措施,協助美國家庭在疫情期間累積...
政府發放振興支票、擴大版失業津貼、工資保障計畫等措施,協助美國家庭在疫情期間累積財富,而今年通膨降溫,也讓許多民眾保有超額儲蓄。消費者信心回升,讓美國經濟持續有撐。圖/美聯社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滙豐高層向股東表示 重大收購和處置時代已結束
下一篇
小摩 AI 選股工具大展身手 彭博:一旦出錯代價高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