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WSJ:台灣一大國安風險--97%能源倚賴進口

本文共976字

經濟日報 編譯林奇賢/綜合外電

中國大陸去年為了抗議前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來台,在台海周邊進行四天實彈軍演,卻也凸顯台灣能源供應的問題:島上資源匱乏,需倚賴船隻進口97%的能源,成其一大弱點。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即便沒有軍事衝突的風險,台灣的能源安全也已岌岌可危,因為當地製造業(包含能源密集的晶圓廠在內)蓬勃發展,需求隨之快速成長。而台灣發展再生能源和燃氣發電較慢,進度遠落後其設立的基準。

許多分析師認為,北京當局短期內並無大舉侵台的能力,因此更有可能嘗試嚴密封鎖或孤立台灣,使其屈服。雖然台灣完全實現能源自給自足遙不可及,但降低一些脆弱性,仍可能有助在遭孤立、封鎖、入侵等情況換取更多時間。

位於華盛頓的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在7日發布的研究報告中,推薦台灣擴大國內再生能源發電量,以降低對進口的倚賴度,並擴大從美國等盟邦採購化石燃料,從而嚇阻共軍的騷擾。

這份報告說,萬一爆發危機,台灣可能需要當前能源耗用量的四分之一左右,來維持關鍵基礎建設和服務以最低限度運作。

但台灣發展更多不需進口的太陽能和風電時,卻遭遇地方反對,也難以達到國產化的要求。去年蔡英文政府調降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的目標,從先前的20%降到15.1%。目前台灣再生能源占發電量的比率為8.3%。

台灣向外國進口天然氣時,特別容易受到海上干擾;燃氣發電占台灣發電量的比率為39%。曼哈頓政策研究所分析師Jordan McGillis說,部分或全面封鎖,僅幾天就能重創台灣經濟,他建議台北當局增加能源庫存,包含天然氣。

台灣只有兩個LNG接收站,現有的天然氣存量僅能維持不到兩周,在夏季更只能撐八天。在環保團體抗議下,興建新LNG接收站的進度延宕。

為了確保台灣不會因地緣政治危機而被切斷供應來源,大西洋理事會也推薦台灣向美國買更多LNG。若中共海軍阻擋懸掛美國旗幟的LNG船,美國海軍肯定不會置之不理。

大西洋理事會另指出,若中東原油供應商在北京的壓力下,減少甚至切斷對台灣的供給,美國和其盟邦可能也會介入。在台灣,石油占其總能源需求的44%。

中央大學教授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則說,台灣應該重新將核能納入考量,以確保能源安全。他提到核電廠通常會存放能用18個月的燃料。

報導指出,台灣無法用再生能源填補逐步不用核能後的缺口,意味台灣可能在未來幾年缺電,即便沒有軍事衝突的威脅也是如此。

為了確保台灣不會因地緣政治危機而被切斷供應來源,「大西洋理事會」推薦台灣增加向美...
為了確保台灣不會因地緣政治危機而被切斷供應來源,「大西洋理事會」推薦台灣增加向美國等盟國採購LNG等化石燃料。畢竟若中共海軍阻擋懸掛美國旗幟的LNG船,美國海軍肯定不會置之不理。 美聯社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野村和瑞穗因笫三方失敗的交易或損失逾1億美元 風險管理引發質疑
下一篇
蘋果上季在陸佳績 分析師存疑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