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研究曝肥胖恐「減損大腦功能」 專家:沒有可逆跡象

本文共896字

聯合報 編譯徐榆涵/即時報導

最新研究發現,肥胖可能會損害大腦識別飽足感,以及在攝取脂肪和糖的時候,難以感到滿足。此外,這種對大腦的改變可能不可逆,解釋了為何許多人在減肥後經常又復胖的情況。

CNN報導,哈佛醫學院藥物主任阿珀薇安(Caroline Apovian)博士指出,「沒有可逆跡象,肥胖者大腦會持續缺乏傳送『好,你已經吃夠多了』的訊息給身體的化學反應。」

按照醫學定義,肥胖者的BMI(身體質量指數)超過30,一般正常體重的人BMI範圍介於18至25之間。未參與研究的阿珀薇安表示,這項研究說明了為何肥胖是一種疾病,因為對大腦造成實質改變。

該研究12日發表在《自然代謝》(Nature Metabolism)期刊上,這是一項受到控制的臨床實驗,包括30名在醫學上被認定為肥胖的受試者,以及30名正常體重者,分別被餵食醣類碳水化合物(葡萄糖)、脂肪(脂質)或水,兩組都以餵食管直接將營養質餵入胃部。

耶魯醫學院內分泌學教授、主要研究作者瑟爾利(Mireille Serlie)博士表示,「我們想略過嘴部,專注在腸道和腦部的連結,以了解營養質如何獨立於視覺、嗅覺和味覺方面影響大腦。」

研究人員對脂肪和葡萄糖如何單獨觸發與大腦連接食物獎勵機制的多個區域感興趣,想知道肥胖者和普通體重者之間究竟有何不同。

瑟爾利說,他們對紋狀體特別感興趣,紋狀體是端腦皮質下的一部份,位於上視丘,是大腦中會促使人體行動覓食的一部份。

研究顯示,普通體重者在糖分或脂肪進入到消化系統時,紋狀體內的訊號發送會變得緩慢,證明大腦識別出身體正在攝取食物,與此同時,多巴胺的分泌上升,代表大腦中的獎勵機制已被激活。

然而,當同樣的營養素餵食到肥胖者體內時,紋狀體的訊號發送並未減緩,多巴胺分泌也未上升,當食物是脂肪類時尤其如此。

接著,該研究要求肥胖者在三個月內減掉10%的體重,然後接受重複測試,結果令人驚訝。瑟爾利說,減肥並沒有重置肥胖者的大腦。

她說,「什麼都沒有改變,大腦仍然無法識別飽足感或感到滿足。現在你可能會說三個月時間不太短,或是沒有減掉足夠的體重。但此發現也可以解釋為何人們雖然成功減肥,但幾年後又復重,對大腦的影響可能不像我們想的那樣可逆。」

最新研究發現,肥胖可能會損害大腦識別飽足感,以及在攝取脂肪和糖的時候,難以感到滿...
最新研究發現,肥胖可能會損害大腦識別飽足感,以及在攝取脂肪和糖的時候,難以感到滿足。路透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路透:嘉能可考慮向英美資源集團發出收購要約
下一篇
Fed鷹調放軟 鮑爾:不考慮再度升息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